•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1月
06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5期

乡村篾匠(第20-22页)

发表于 2024-01-06 • 字数统计 4472 • 被 75 人看爆

乡村篾匠

欣 敏

  他只是个乡村土篾匠,只上过一年初中,但他能把竹品编得薄如蝉翼,一件仅100克重的小巧竹编工艺品,出手就卖出40万元!凭着一双巧手,他神奇地把自己“编”成了千万大富豪,帮助全村人奔向小康,还有30多位外国首脑收藏了他的竹编工艺品,他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2003年3月,记者采访了现在身为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乡“中国竹艺城”的董事长陈云华。他神话般的创业、致富经历,让人们领悟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奋斗真谛··· ···


暗暗立志

  陈云华1949年出生在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乡的一个篱匠家庭。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学艺,劈竹划篾,小小年纪编出的竹篮、箩筐就像模像样。14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他书念到初一便辍学了,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地帮人编竹制品,借此谋生。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不仅能编制出各式背篓水瓶、提篮,还能创作出许多竹编工艺品,在当地小有名气。可他并未就此满足,暗暗立下雄心壮志:做一个全世界最棒的篾匠!
  从此,陈云华成了一个有心人。有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一位厨师制作拉面,将一根尺许长的面团拉成了细如发丝的面条。他想,人家能把一团软软的面拉出上千根面条,我就不能削出更薄的篾片、制作出更小巧的工艺品吗?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他精心探索竹编工艺中的磨刀、用刀、选竹、划篾、染色等技巧,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篱匠技术:能将一片薄篾条,用刀整齐均匀地剥出几十层“纱”,把这些“纱”剥成头发一样的箴丝!用这样的“丝”,他不断编制出一副副精美的器具,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匠”。
  1983年初,得知青神县外贸公司征集工艺制品,他一口气编制了8个别具特色的精美背篼连夜送去。没想到,外贸公司一眼看中,竟与他签订了一大批的订单。他顿时喜“傻”了:“时间这么紧,我一个人怎么干得了?这可怎么办?”一急之下,他干脆开办了一个小型的中岩竹编厂,专为外贸公司编制茶具、酒具、咖啡具、花瓶等工艺品。他以1元多钱1公斤的价格收购当地的青竹,编出工艺品后,通过外贸公司卖到国外,一件就值上千元!
  有心的陈云华还是不满足,他又开始对传统的竹编艺术进行改造、创新,试图赋予竹编制品一种全新的生命和意境。一次,他翻阅我国历代帝王故事书籍时,无意中看到了历代帝王的画像,他不禁浮想联翩:能不能把这些历代帝王的肖像编成一幅竹编画呢?他自己都为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估计得耗上两三年的时间、精力,可一旦成功,那就将是一幅旷世杰作呢!
  陈云华兴奋得跃跃欲试,哪知家人知道后极力劝阻:“你瞎折腾个啥子哟,耗费了大量精力,到头来还没人买!”可家人阻止不住他。他说:“只要我编得好,编得精美,又有艺术价值,我不相信没人要!”
  陈云华主意一定,东奔西走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构思出一张“中华百帝图”的草图,然后一头扎进了编织中。要用细如发丝的各色竹箴,在长80厘米、宽30厘米的织面上,栩栩如生地编织出100个拇指般大小的帝王肖像,并且让这些毛发、服饰、喜怒哀乐各异的帝王神态清晰可见,如果没有巧夺天工的技艺,谁能做到?然而,艺高人胆大的他,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在徒弟张宝珍的辅助下,成功地提前编出了这幅罕见的竹编艺术精品——“中华百帝图”!
  大功告成,陈云华却真的担心没人买,更不知该开出什么样的价钱。一天,得知一批前来四川省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参观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民间工艺品很感兴趣,他匆匆赶去,悄悄把这幅“中华百帝图”带到了博物馆的旅游品销售部里。一位日本老人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把这幅竹编画看了又看,满脸惊讶地问:“这是谁编的?我走了那么多的国家,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美妙绝伦的竹编精品,简直太美了!”陈云华心里一热,试探地问:“先生,依您的目光,您看这幅’中华百帝图’能值多少钱?”老人非常内行地细细估量了一会儿,很认真地向他亮出5根手指说:“这幅竹编工艺品,至少也可以卖出5万元的人民币!”
  “5万元?!”陈云华听了,惊讶地瞪圆双眼不敢相信。他当了这么多年的篾匠,还从来没有一件东西卖过上万元呢!他兴奋地揣着这幅竹编画,孩子似的一蹦三跳地跑回了家。他更没想到的是,那位日本老人回去后,走到哪里就把这次神奇的发现说到哪里,竟然使陈云华的名字从此悄悄地传到了海外··· ···


神奇买卖

  1991年夏天,陈云华突然接到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与内地的10多位民间艺人一起,前往台、港、澳地区进行交流、访问。一介农民的陈云华,先是感到特别惊讶、好奇,随之以为是什么人搞的恶作剧,或者是一种诈骗。他跑到有关部门一打听,才得知这事竟然是真的,邀请方是台、港、澳地区的民间艺术团体,规格还相当高哩!到了临上飞机,他更是大吃一惊,发现自己竟然是作为中国内地竹编工艺界的惟一代表,而且代表名册上赫然印着“竹编大师”,他不禁诚惶诚恐地问:“这··· ···这是指我吗?“
  一路上,他带着一只密码箱始终形影不离,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还紧紧地抱在胸前。邻座的一位美国人好奇地用生涩的中国话问:“先生,你是中国内地的富翁吧?”他听了,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我只是中国四川农村的一个普通篾匠。”对方疑惑地打量着他:“蔑匠?篾匠是干什么的?”他解释说:“篾匠就是专门编织竹编用品的普通农民。”
  谁也没料到,访问期间,他这个做篱匠的普通农民竟然出尽了风头。每到一地,他除了展示自己的100多个竹编品种,还进行现场表演。他将薄薄的一片竹蔑分成24片,再将每片竹篾剥成100多根透明的丝进行编制。在1厘米长度的竹编画内,他居然编进去150根竹丝,编织得薄如蝉翼、光洁如绸、精美绝伦!他的表演,每次都让人们看得目瞪口呆。原本在港、澳地区只安排各7天的交流表演,没料到观众疯了似的要他加演,结果访问日程还未结束,他带去的材料就已全部用完,没有了表演“道具”。代表团到达台湾后,团里各个民间艺术大师各显神通,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进行现场表演时,他却因为没有了“道具”,只能在一旁干着急。真是无奈呀,他只有打开密码箱,把那幅竹编“中华百帝图”取出来,拿到展厅让人们参观。
  谁知,“中华百帝图”一挂出,立即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一位美国人每天拿着放大镜,在“百帝图”上看来看去,直到展厅要关门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最后展出的那天下午,陈云华和大家一起开始拆展台了,那位美国人突然闯进来,比画着询问:“你这幅仅重100克的竹编画卖不卖?如果卖,开价多少钱?”陈云华这个“大老粗”哪里听得懂“洋话”?两人比画了半天,彼此还是不能了解对方的意图。那位美国人急了,干脆拿出了自己的计算器,要他在上面按个数字,他这才明白对方是想买自己的画。他想在计算器上按出“4800”,哪知一不小心竟按出了“48000”!
  美国人点了点头,转身就走了。陈云华顿时后悔得直拍后脑勺儿:“我怎么偏偏要在这时出错呢?48000美元,那可是4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呀!谁肯花这个价钱?”
  他正在后悔,那位美国人转眼间提着个密码箱,从外面匆匆赶来了。当场,美国人打开密码箱,取出48000美元,一边把钱往陈云华手里塞,一边兴奋地抓起“中华百帝图”,“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串“洋话”。陈云华被美国人“抢”一般的举动搞得慌了手脚,又听不懂英语,连忙问随团翻译:“他··· ···他说啥子?”翻译笑了,解释说:“他很兴奋,说,’这幅画,我已买下了。它属于我了!‘”陈云华一时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事会是真的。他当初仅指望这幅画能卖出几万元人民币,谁知竟阴差阳错地卖了48000美元,真是不可思议!陈云华就此发财了!这次意外的成功交易,使他看到了竹编艺术的价值,也获得了极大的启示,意识到中国竹编工艺品在国际上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回到四川,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使自己的竹编工艺品既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又能赚取更多的钱呢?


天道酬“巧”

  1991年秋天,陈云华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投资100多万元,扩大了中岩竹编厂的规模。他招进100多人,给他们讲课,向他们传授技艺··· ···不久,竹编厂便经营得红红火火,生意很快就做到了10多个国家,真可谓“财源滚滚达三江”。
  有了钱,陈云华底气足了,开始谋划起更大的举动。他想本地的竹子资源丰富、自己又有手艺,如果盖起一座竹城,建起竹艺博物馆,再在这个竹编城里开发出一系列旅游项目,既发展了本地的竹编产业,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让乡亲们也都尽快富裕起来,岂不是“一举三得”?
  主意拿定,陈云华兴冲冲地找到青神县南城乡乡政府,对乡长说:“你批给我50亩地吧!”乡长诧异地问:“你要这么多的地干啥子?”他豪情满怀地说:“我要建一座城,一座中国的竹艺城,再在这个城里建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竹艺博物馆。”乡长激动了,明白今天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普通篾匠,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为出卖竹器而果腹的憨厚农民了,他是要在这穷乡僻壤干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
  陈云华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乡政府的批准。经过一系列规划、筹备,1993年5月29日,他的“中国竹艺城”在青神县眠江西岸建成了。这座占地55亩,集竹编文化、旅游、陈列、观赏研究、生产于一体的“中国竹艺城”,不仅分布着众多竹院、竹桥和竹的亭台楼榭,设有5个竹艺博物长廊,还陈列着他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7个档次、各个时代和各个地方的竹编艺术精品3000多件,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普通游客,甚至有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前来参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名噪天下,许多外国客商纷纷向他发出了订货单。2001年5月,一位日本客商从东京专程赶至青神县,出价16万元向陈云华订购一幅“清明上河图”竹编工艺品。陈云华用100万根细如发丝的竹丝,耗费了一年半时间,终于编成了这幅薄如蝉翼、举世罕见的传世精品:全长385厘米,宽38厘米,不仅810个人物、200多头牲畜、近100所房屋及16个民族的图腾无一不栩栩如生,眉睫可现,而且质如锦缎,细如丝绣!
  2001年8月14日,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伊恩·亨特,慕名来到“中国竹艺城”参观,亲眼目睹一个中国竹编艺人创造出的如此众多的竹编工艺精品,不禁连声惊叹。联合国官员波纳教授在参观了“中国竹艺城”后,称这是“竹编史上的奇迹”··· ···南城乡和青神县因此被文化部先后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和“中国竹编艺术之县”称号。2001年10月,国际竹藤组织还正式把青神县定为国际竹编培训基地。借着日益远扬的名声,陈云华的竹编制品迅速远销到了美英、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乡村篾匠,从此成了遐迩闻名的国际知名人物。泰国皇后过生日,指名邀请他前往助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夫妇刻意收藏了他的竹编作品;他创作的徐悲鸿《八骏图》竹编,挂进了联合国的大厅··· ···他因此被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竹编工艺大师”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陈云华已经拥有上千万元的个人资产,并带动了3000多家农户、5000多人从事竹编生产,每年为国家创造出上亿元的产值和上千万元的外汇收入。他自己盖了一栋豪华的楼中楼,坐上了小车;3个儿子也因为从事竹编事业,各自拥有了小车和楼房··· ···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篾匠竟然从毫不起眼的竹编中发家致富了,还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的创业、致富经历告诉人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行当不分贵贱大小,只要你敢想敢做加巧干,天道就酬勤又酬巧!

(魏玉梅摘自《知音》)

分享到:
别人的天堂(第22页)
认错未必是输(第19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