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5月
28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6期

春风二月龙抬头(第46-47页)

发表于 2024-05-28 • 字数统计 1415 • 被 78 人看爆

春风二月龙抬头

庞 进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龙抬头节。这一天,北方农村普遍流行吃炒豆的习俗,并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还有“龙抬头日兆”的俗信,认为这一天的阴晴可以预卜一年的旱涝:天晴无云主旱,天阴下雨主涝。
  传说玉皇大帝对武则天穿龙袍坐龙椅看不惯,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可管天河的白玉龙,即《西游记》中驮唐僧西天取经的那匹白龙马——大概是一路上遍尝了人间疾苦吧,不愿意看到天下百姓因颗粒无收而饿死,就违抗天命行了一场雨,结果被玉帝压在一座山下,并竖碑一块,云:
  “玉龙降雨犯天规,
  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
  金豆开花方可归。”

  受惠的百姓极想搭救玉龙,但不知金豆是什么豆。一个老婆婆背一袋包谷去街上卖,不小心撒了,看到一地的包谷粒金黄金黄,人们的心头忽然亮堂了:“这不就是金豆吗?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奔走相告,约定二月初二这天,各家各户都炒“金豆”,并将炒开花的“金豆”供在当院。压玉龙的那座山原是太白金星的拂尘变的,太白金星人老眼花,见遍地金豆开花,就将拂尘收起。于是,玉龙重返蓝天,普施好雨。玉皇大帝得知后,尽管对太白金星很生气,但终究无可奈何。从此,二月二炒包谷花的习俗便流行开来。有的还一边炒一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大巴山一带,人们把二月二称为“春龙节”。为了喜迎春龙,山民们全家早起,将居室内外、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趁早吃“龙须面”,面拉得越长越好,意思是龙须绵长,象征吉祥。吃面时,由年长者率先端碗,站在堂屋中间,面向室外天空,念唱一段“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包谷棒子粗又大,高粱谷子舞龙头”之类的吉言歌诀。中午吃“龙鳞饼”,饼上有村妇们精心制作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这一天还禁止妇女做针线活,因为传说神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传说和民俗都有它诞生的依据。从节气上讲,“惊蛰”就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蛰者,动物冬眠也,是动物们对冬季寒冷且食物不足的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春二月,天气转暖,春雷阵阵,蛰居了一冬的动物都受到了惊动,要从藏身的地方钻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龙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成的神物。在龙的集合对象中,不少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惯,如蛇、鳄、蜥蜴等。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们从昏睡状态中苏醒过来,要爬出洞穴,眨眨眼睛,抬头看看亮丽的天空了。我们说龙的集合过程是模糊的,这个“模糊”既表现在集合对象的多元,即取材的多样性,也表现在集合结果和集合对象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代。这便是人们既将集合而来的神物称龙有时又将蛇、鳄、蜥蜴称龙的原因。同理,人们说龙抬头,实际上是说蛇、鳄、蜥蜴等动物拾头;反过来,说这些动物抬头,也就意味着龙抬头。
  龙的集合对象,不光有动物,还有天象。云、雷电、彩虹等,都在龙的取材对象之列。所谓龙抬头,还含有地上的龙和天上的龙相感召、相会合的意思,或可言地上的龙已经昂首起身,就要变成滚动的云团、叱咤的雷电、绚丽的彩虹,这些都是和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也就是说,龙一抬头,“贵如油”的春雨就要普降大地、润泽四方了。
  于是,二月二的歌谣唱道:
  “二月春风龙抬头,
  春雷隐隐春雨稠;
  春龙在田耕作忙,
  年丰福满万家楼。
  二月春风龙抬头,
  春情浓浓春意悠;
  春龙在天祥瑞多,
  飞升看我华夏族!”

(夏建军摘自《西安晚报》

分享到:
宰相肚里难撑船(第47页)
体贴的心(第45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6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0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7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0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