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乡村版)编辑部:
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身为西部人,我为能在祖国美丽广袤的大西北这片沃土上生长出这样一朵清新、艳丽的艺术之花,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和高兴!
贵刊2003年第6期刊登了一位读者的建议,我看后想谈点自己的意见:
1.对将“乡村版”改名为“乡土版”,我似觉不妥:诚然,作为扎根于华夏报刊之林的《读者》应该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我认为:“乡村”在这里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地域概念,它其实已上升到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范畴之内,而且从书面上读起来“乡村”比“乡土”更亲切、更准确,使人一目了然。
2.对增删现有栏目我的看法是:虽然《读者》(乡村版)与正刊一样都有《漫画与幽默》这个栏目,但这个栏目不能删。其原因是我本人曾做过一次简单的调查统计:绝大多数人每期首读的就是这个栏目。因为在如今生活节奏过快的情况下,这个栏目能让读者放松自我,抛弃烦恼,而且它以其“语言短小简洁,画面幽默生动”这一特点,赢得了大家的肯定。每次看完后让人忍俊不禁,而且好多人将上面的一些“经典笑话”整理记录后,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让大家都能得到身心的愉悦。
其次,如《乡村话题》、《放眼天下》、《人物写真》栏目,我认为现已成为贵刊的名牌栏目,更不能随意删掉。如2003年第6期这些栏目中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农民》、《穷支书的故事》、《走马观伊朗》、《遵纪守法的荷兰人》及《给农民松绑》、《谁来关注民工》等优秀作品,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农民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创业经历,有的文章催人奋进,有的让人对异国风土人情有了一次难得的了解,而有的则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所有这些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了贵刊的这一恰当的定位和主题,即贵刊应当更多地反映当代农村特别是农民的一些生活经历、生活感受。这些文章使人百读不厌,在欣赏作品本身的同时,让读者又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这不失为贵刊的又一成功之处,作为这些文章是绝对不会“时过境迁、不痛不痒、失去保留意义”。因此我建议:每期都应在这些栏目中,刊登此类作品。
《读者》(乡村版)从创刊之日起,就像一位刚生的小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位淳朴美丽的少女,由于自己独有的天姿和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喝彩,如果人为地对其粉饰雕琢,反而会让人觉得造作、别扭。然而正因为她独有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才使广大读者爱不释手。
总之,贵刊应在“取百家之精华,创自己之特色”上狠下功夫,在办刊中将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政策性等融为一体,创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愿贵刊越办越好!
(陕西/王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