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乡村版)编辑部:
新年伊始,《读者》(乡村版)裹挟着一股清新的田园之风迎面扑来,成了我案头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拜读完新一期的《读者》(乡村版),我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曾固执地以为《读者》出版子杂志会影响其文化品位的偏见倏忽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因为我发现:《读者》(乡村版)心怀中汩汩流淌的仍然是其母亲——《读者》的血液,仍然秉承了《读者》应有的特色和独特视角。每看到一篇篇反映农村生活的锦绣华章时,我就想说:“感谢你,你给了那些从乡下走过来的城里人如此美丽的憩息心灵的家园,你给了广大的农村读者如此丰厚的精神给养!”
在《读者》(乡村版)众多的栏目中,我特别喜欢《田园情怀》、《田野采风》、《乡村人家》、《百姓生活》。在这里,我可以听到农民们无拘无束开怀大笑的声音,可以看到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田园风光;在这里,涌动着一份忙里偷闲的生活潮流,一种心灵与心灵的自然相通;在这里,既有乡下人向往的城市喧闹节奏,又有城里人挂心的乡村农事;在这里,我读懂了你殷切的心情——为9亿中国农民(包括骨子里仍然是乡下人的城里人)办了一件好事。其实,你在不经意间已为农村与城市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你我都会从容走过。
“出水可见两腿泥”。《读者》(乡村版)犹如头顶的那缕缕阳光,自如而又真实地照耀着大地。没有喧嚣浮躁,无须大肆张扬,你以“清水出芙蓉”的灵性,在众多花哨的杂志中不动声色地美丽着。你既像一位可敬可尊的隐士,又如一位质朴深沉的智者,你的宁静可以致远,你的淡泊可以明志··· ···
(安徽/邱向峰)
《读者》(乡村版)编辑部:
我与贵刊相识应该说是一种缘分,她走进了我的生活,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我对贵刊的钟情也耳濡目染了我们全家,每当新的一期《读者》(乡村版)到来,全家人争抢着看,夜晚却冷落了电视。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之所以喜爱她,是因为在众多刊物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清新和质朴,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它所说的都是农民们想说又没人替他们说的心里话,讲的也是他们身边的故事。
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在风风雨雨的人生舞台上扮演过很多角色:和父辈一样劳作于田间,做过日晒雨淋、饱受贫寒的农民;也曾当过漂泊他乡忍受歧视、靠汗水挣微薄收入的打工仔;后来靠自己的拼搏奋斗,成为一个县文联的文艺创作干部··· ···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的子弟,我的根在那片乡村的沃土里,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父辈的血,血浓于水,心系乡土,使我更深切地体味到农民的忧伤、快乐和痛苦,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冀。也正因为贵刊的作品透视着乡村的情愫和农民的实在,才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你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把《读者》(乡村版)真正办到了农民的炕头上和心坎上,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我作为贵刊的读者,有责任和义务支持她、呵护她,并祝愿她办得更好!
(河北/张 莉)
《读者》(乡村版)编辑部:
购书和阅读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在茫茫书海中漫步,却总感觉自己要找的东西未曾谋面。偶然一次与贵刊邂逅,让我惊喜得不知如何表达,那种快意就像久别亲人终于相聚般温暖,我仿佛又看见辞世的外婆,她用那慈祥而温和的目光望着我,用温暖的手牵着我,在她世代而居的村庄,又给我讲那怎么也听不厌的乡间故事··· ···
我留恋童年在乡村度过的难忘岁月,那熟悉的麦垛的气息,那河堤边密密的芦苇,那淘气伙伴的嬉闹,那在山坡吃草的牛羊··· ···当这一切离我远去,在记忆中开始模糊的时候,剩下的便是品尝不完的乡愁。而贵刊的出现,让我又重新回到了令我魂牵梦绕的那块土地,又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淳朴乡风,又看见了那些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 ···所以,我从心底喜爱《读者》(乡村版),你带给了我久违的快乐!
故乡的感情对许许多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就像是拴在心头的线,扯也是隐隐的痛,不扯也是淡淡的愁,那都是对熟悉的往事难以释怀的思念。这下好了,有《读者》(乡村版)这位诚挚和善解人意的朋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谢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
(湖北/简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