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连有
眼前分明是个老农:黑紫的脸,大热天穿着长袖衬衫,领口、袖口的扣子紧紧的扣着。可他说自己是老师:一只黑色的笔杵磨出了灰白,一笔好字让人啧啧称奇。这是邻居家的亲戚,从安徽大别山区来,让我帮忙“掌眼”一台二手电脑。“不要高档,能用就行,越便宜越好。”他操着纯正的南京话提着要求。
一位来自大别山区的人,怎么会说南京方言呢?忍不住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是南京上山下乡的知青,因为有笔好字被推为村小学老师。那学校彼时只有三间破房和一名女老师。女老师比他大两岁,像姐姐般照顾他,顺理成章,3年后他们再村民的撮合下结了婚。“那里的条件和南京比差远了,连3岁小孩子都被太阳晒的像煤球,小小的手掌上长满了老茧。”他摇着头说。我问知青不是可以调回来吗?“我带着老婆孩子走了,村里几十个孩子可就没人教了。”他说。我的邻居撇撇嘴说,没见过这么呆的人,自己不肯回城就算了,女儿已经再南京读了几年师范,毕业时他去说了几天几夜,硬是把她弄回大别山区的穷县城里当老师。“唉,山里的孩子苦啊,虽说咱那里不缺电,可没几家有电视机,电脑更是没人见过。都信息时代了,光在课本里念电脑可不行呀,我攒了五年的钱就是为了给学校里的孩子们买台电脑。让你费心了。”他没有搭亲戚的话茬,而是谦恭的对我说。他的神态真像个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的老农。我想,攒了五年的钱,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为什么不买台新电脑而非买旧电脑呢?大老远翻山涉水搬回去,要是坏了怎么办呢?我刚说出自己的顾虑,他的脸更红了。他说,他和同为山村教师的妻子省吃俭用了5年,才存了1200元钱。“就想买台便宜又不会坏的电脑才求您这个懂行的师傅呢。”他说。
在南京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上,我用平时帮别人买3台电脑的时间,最终为他选配了一台价值980元、没有过分落伍的电脑。提完货,他突然像变戏法似的从手提袋里拿出两只巨大的蛇皮口袋,把电脑主机和显示器装进去,然后将两只口袋头牢牢拴住,像老电影里跑单帮的小贩那样,一前一后地背在身上,起身离去。这一切做得那样的麻利迅速,把电脑公司的小老板惊得瞪大了眼睛说,头回见有这么搬运电脑的。他说,这样就不用坐出租车了,能省好几块钱呢。
昨天收到他的信,子不多,但个个可与字帖上的范字媲美。信上说按我画的图样,他试着接好了电脑上所有的接线,眼下他正照着书打字、绘图等,好在开学后交孩子们。
(丁卫东摘自《扬子晚报》200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