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芳
店里装修,请了几个木匠,其中有一个19岁的男孩,是外地来打工的。男孩话不多,只是干活。别的师傅中午都能回家吃饭,他却没有去处。善良的母亲就让他中午和我们一起吃,他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吃饭时,母亲开玩笑地说:“我没有儿子,你就给我当干儿子吧。”他的脸红了一下,居然真的叫了一声“干妈”。此后几天,他都是在我家吃午饭,有时晚饭也留下来一起吃,偶尔会喊一声“干妈”,然后又埋头干活。完工那天,他来向母亲告别。母亲送给他一件衬衫,男孩感激地看着母亲,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店里,手里拎着一塑料袋活鱼。他问我:“我干妈在吗?这是我从江里给她捞的鱼。”我急忙接过鱼,告诉他母亲回家了,他有些失望,我问他:“这鱼市场里就有,咱想吃可以买点,去江里捞太危险。”他抬起头,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大姐,江里的鱼新鲜,好吃。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我打工半年多了,好多人欺侮我是外地人,嫌我脏,像防小偷一样防着我。我本来打算回家去,可又遇到了你们。你们是好人,不嫌弃我,我会常来看我干妈。”
说完,他走了。我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4年后,这个男孩已经在这座城市里扎根,并拥有了一支自己的装修队。他常常来看母亲,并对母亲说:“当初的饭和衬衫,让我决定不管有多难都要留下来。”
有时候,一滴水,可能滋润的就是一片春色;一顿饭,可能温暖的就是一颗心灵;一件衬衫,可能树立起人生的信心。
(江津津摘自《风流一代》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