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1月
20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2期

东北草莓王走过变土成金的岁月(第30-32页)

发表于 2021-01-20 • 字数统计 6881 • 被 588 人看爆

东北草莓王走过变土成金的岁月

胡继学


        2002年5月4日,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所长李怀财荣获由团中央、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青联等部门共同推出的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其实,李怀财不过是吉林省蛟河市新农乡关门村砬口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从一个欠债4万元的贫苦农民,到一个拥有身价800万元的研究所所长,李怀财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曲折的路程··· ···


那15株草莓苗
让李怀财尝到了甜头

        1964年,李怀财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市偏远山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李怀财小时候聪明好学,不幸的是,李怀财小学毕业的那一年,父亲就去世了,家里为此背上了4万多元的债务。
        李怀财兄弟5个、姐妹3个,在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父亲去世时,李怀财才13岁,大哥李怀宝也不过16岁。母亲早年就去世了,为了将弟弟妹妹们养大,能继续上学,并把家里的巨额债务还上,李怀财不顾大哥的阻拦,与大哥双双辍学,扛起了锄头,下田务农了。
        可是,仅仅靠种地又能挣几个钱呢?债主经常上门索债,弄得兄弟姐妹几个经常要到外面去躲藏。为了能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冬天农闲的时候,李怀财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卖糖葫芦,手、脚和脸都被冻伤了。他虽然辛辛苦苦卖了一个冬天,但才能赚一二百元。
        这之后,李怀财还养过鸡,承包过鱼塘,还办过食品加工厂,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李怀财有些绝望了。1983年春节刚过,19岁的李怀财就跟随村里的几位农民来到了广东,在一家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搬运工作,虽然又苦又累,满怀信心和理想的李怀财还是干得很卖力。可到年末一算账,李怀财才挣了1000多元,和一个农民劳作一年几乎差不多。
        直到此时,李怀财才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世世代代都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想干一番大事业,靠走捷径是根本办不到的。想要成功,还必须从土地上做文章。可是,怎样做文章呢?李怀财百思不得其解。
        1985年夏天的一天,李怀财铲完了地,随着女朋友关玉莲到辽宁省丹东市关玉莲的姐姐关玉红家去串门。当时,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关玉红用自己家栽种的草莓热情地招待了李怀财和关玉莲。李怀财对草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走的时候对关玉红说:“姐,把你家的草莓苗送给我几棵好不好?”
        关玉红爽快地送给了李怀财15株草莓幼苗。回到家里,李怀财把那15株幼苗栽在了菜园子里。第二年,那15株幼苗迅速地生蔓扎根,长满了大半个菜园子。夏天来了,菜园子里结满了红红的草莓,太多了,自己家人根本吃不及。李怀财开始东一筐西一筐地送给邻居们,可是,大批迅速成熟的草莓还是吃不完,烂在了菜园子里。
        李怀财感到非常可惜,可当时还不具备商品意识的他,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哥李怀宝去蛟河市买农具,回来对李怀财说:“我在市里看见卖草莓的了,一块钱一斤呢。”大哥的一句话,提醒了李怀财,第二天一大早,李怀财摘了满满两大筐草莓,用自行车载着,米来到了蛟河市农贸市场,叫卖了起来。
        傍晚时分,李怀财的草莓全都卖光了。李怀财仔细一数,他竟然卖了17块多钱!这17块多钱大大地鼓舞了李怀财,使他意识到,种植草莓投入小,收获快,效益大,可以发大财。于是,他便专心地种植草莓。家里的菜园子种满了,李怀财就在自留地里种,自己卖不过来,就雇人去卖,或者直接批发给小商小贩。
        两年下来,李怀财不但还清了家里剩下的1万多元外债,而且还有了一点积蓄。眼看着自己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在逐渐地增加,有了钱的李怀财胆子也越来越大了。1990年春天,李怀财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到辽宁、山东、河北等地,购回了价值4万多元的草莓种苗,学着外地的草莓种植专业户,搞起了栽培。
        然而由于栽培技术不过关,缺乏足够的生产实践经验,李怀财的6亩多地草莓,刚刚栽到地里没几天,就全死光了。顷刻之间,李怀财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失败的打击、使李怀财清醒过来:“光有力气和信心、靠蛮干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取得成功。”


以诚动人

        李怀财知道,想要获得先进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拜师学艺。他在辽宁购买草莓种苗的时候曾听人说,沈阳农业大学有一位教授,名叫邓明芹,已经70多岁了,是一位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草莓专家,很多种植户的草莓有了病害或是出现了其他问题,都请老教授来帮忙解决。1990年“五一”刚一过,李怀财就揣上仅剩的几百块钱,坐上火车,来到了沈阳农业大学。
        李怀财担心邓明芹教授不接待自己,便直接找到了沈阳农业大学的草莓基地,边帮着干活边偷学起艺来。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正在李怀财发愁的时候,在基地工作的一位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看出了门道,委婉地问李怀财:“你来这里,不只是为了天天帮我们干活吧?”李怀财只好结结巴巴地如实相告:“我··· ···我想找邓明芹教授,学点东西。”
        那位老师把李怀财的事情讲给了邓明芹教授,邓明芹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李怀财。邓教授从李怀财急切的目光中,读懂了一个农村青年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可是,当她了解到李怀财只有小学文化时,不禁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小伙子,没有文化,怎么学技术啊?”李怀财马上回答道:“邓教授,我还年轻,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学到知识!”
        然而,要想真正地、系统地学好草莓栽培知识,谈何容易!邓教授不忍心一下子就把李怀财的梦想给击碎,便委婉地劝说道:“我搞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对你可能帮不上什么忙。我这里有几本书,是我多年的研究成果,你带回去看看吧。”
        李怀财把邓教授的那几本书带回了家,夜以继日地“啃”了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查字典;遇到弄不懂的词,他就去请教村小学的教师。4个月之后,他终于把邓教授的那几本书从头他终于把邓教授的那几本书从头到尾学完了。1990年9月,李怀财又一次来到了沈阳,找到了邓明芹教授。
        邓教授被李怀财刻苦学习的精神惊呆了,她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语不惊人、貌不出众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当时,她想马上收下这个小伙子,可是,她害怕他是一时头脑发热,坚持不了多久又半途而废,便拿出了一本资料,指给李怀财说:“这几个品种,只有长白山上有,我找了好几年也没有找到,你帮我找找吧。”
        揣着邓教授交给他的那本资料,李怀财又一次乘上了火车。这一次,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坐车到了吉林省安图县,然后又坐上了汽车,一头扎进了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细心地寻找邓教授要的那几种野生草莓。
        长白山里人烟稀少,有时候,一连两三天都遇不到人家,李怀财只好采野果和蘑菇充饥,喝山泉水解渴。晚上,因为害怕被野兽吃掉,他就用藤条把自己绑在树杈上睡觉。此时,已经是10月初了,深秋的长白山里寒气袭人,冷风刺骨,李怀财经常被冻得发抖,从梦中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四周传来的狼嚎声,更是让他心惊胆战。
        20天后,当衣衫槛楼、蓬头垢面的李怀财用20斤猴头换了1张返程车票,手捧着那几株稀有的草莓品种出现在邓教授的面前时,邓教授的眼泪禁不住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她握着李怀财的手激动地说道:“我年纪大了,本来已经不从事教学活动了,也不带徒弟了,就凭你的这股精神,今天,我就破个例,收下你做我的关门大弟子!”
        从此,李怀财往返于沈阳和蛟河之间,跟着邓明芹教授系统地学习草莓种植知识。他把所学到的知识马上就应用到了实践当中,种的草莓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渐渐地,李怀财的手里又有了钱。
        李怀财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 ···


“小学生论文”震惊日本专家

        1996年,李怀财终于学成了。头脑中装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又拥有了大面积可使用土地的李怀财,在大学校园和各大科研所游历了6年之后,终于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一些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因为高高在上,不能尽快地转换为生产力而直接被农民使用,有着很大的弊病。李怀财下定了决心,要创办一家民营科研所,将基础科学转化为应用科学,并最终转化为实用技术,为农民服务。他的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邓明芹教授的首肯。得知他缺少资金的消息后,邓教授把自己的全部积蓄5万元钱都拿了出来,全部交给了他。
        1997年,在吉林市农委和蛟河市农委的支持下,李怀财创办了农民自己的草莓研究所——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并且还建起了中国东北最大的草莓基地和寒地草莓资料圃,总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1998年春天,李怀财的盆景草莓栽培技术获得了成功。秋天,李怀财的绿化草莓技术又获得了成功。
        1999年1月19日,农业部种植推广司和中垦集团与日本三菱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设施草莓栽培技术研讨会”。在会上,李怀财发布了他在邓教授的指导下,又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积累的实际经验写成的《北方寒地反季节草莓栽培技术》一文。这篇论文在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与会的世界各地专家们得知这篇论文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中国青年农民写的,更是惊讶不已。日本74岁的草莓专家金指信夫对这篇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天下午,就通过翻译,要在晚上约见李怀财。
        金指信夫说道:“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农民,也是世界上一位非常优秀的草莓专家,有机会,我一定要到你那里去学习一下。”
        果然,1999年10月,金指信夫专程从日本到中国,来找李怀财。
        李怀财带着金指信夫,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反季节草莓栽培技术和多品种混栽技术。金指信夫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称赞:“李君,虽然你很年轻,但是你的研究成果却已经超过了很多世界上一流的专家。”


当了一回“洋教师”

        因为有了先进的科学知识,李怀财发了财,成了名人,因此他更加看重先进的科学技术。1999年末,李怀财把自己的草莓栽培技术搬上了吉林省138农业信息网,把网络作为一种载体,让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走向全世界。
        韩国种植草莓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限于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很难培养出多种优良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们在中国东北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但一直没有找到。
        2000年3月,韩国第一农产株式会社社长崔圣根上网时,看见了网站上对蛟河市草莓研究所的介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了吉林省蛟河市新农乡关门村砬口屯,找到了李怀财。
        会谈十分成功,然而,就在要签订供货合同的时候,崔圣根忽然十分苛刻地提出来,让李怀财为其生产一种名叫“红珍珠”的草莓苗。李怀财当即告诉他:“在中国东北根本就没有这个品种。”崔圣根听后,一脸的不高兴,说道:“那好吧,你什么时候找到了这个品种,我就什么时候再来与你签合同。”李怀财很不甘心,四处寻找“红珍珠”。李怀财跑遍了东北的大小山林和科研场所,历时两个月,花掉了五六千元,还是没有发现这一品种。2000年5月,明知道如此一来,崔圣根就会像他说的那样不来与自己签合同了,但他还是十分诚实地给崔圣根发了一份电报,坚持了自己的说法。
        2000年7月25日,崔圣根带领着一个30人的访问团,突然来到了李怀财的草莓研究所,经过一番靠考察,一下子就与李怀财签下75万株的草莓幼苗合同。
        原来,崔圣根也是一名草莓专家,他明知道中国东北根本就没有“红珍珠”,却故意提出了这一要求,想为难一下李怀财。李怀财却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这笔生意。
        2000年10月19日,崔圣根又给李怀财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李怀财去韩国密阳市,结合他们引进的中国草莓秧苗,给当地的技术人员和农民们讲授中国草莓的栽培技术,李怀财欣然答应了。
        2001年2月8日,在韩国密阳市的一家高档宾馆里,密阳市有关的政府官员和第一农产株式会社的几位负责人,为李怀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李怀财的草莓栽培技术随着他的草莓种苗,一起飞出了国门,飞向了世界··· ···
        如今,李怀财已经有了80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并且,除了蛟河市之外,他还在长春市郊和吉林市郊也建立了草莓生产基地和研究基地,生产规模和研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李怀财培育出的草莓温室专用品种有40余种,盆景品种有20余种,绿化品种60余种,还有可为科研院所提供科研用的野生品种20余种。
        李怀财说:“土地就是农民经营的资本,如果能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嫁接成功那么,土里能生金,就绝对不是神话!”

(朱石林摘自《人生与伴侣》2002年第12期)

分享到:
乡村口号(第33-34页)
民居中的祈福装饰(第29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