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7月
22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6期

为“富门寒教”喝彩(第14-15页)

发表于 2021-07-22 • 字数统计 2222 • 被 505 人看爆

为“富门寒教”喝彩

黄运明


  刘老板的女儿被清华大学信息工程系录取了。在全国范围的考“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浪潮下,能考取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确实令人羡慕。于是,身为本地首富的刘老板更加被人敬重,不时还有人上门讨教他的教女之道。
  刘老板教女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他说:“教育子女就像做生意一样,要有自己的一套。”
  刘老板是怎样教育独生女儿的呢?
  女儿6岁,刘老板就把她送往南昌一户人家寄养,代养人与他原来非亲非故,是在做生意时认识的。这当然要“力排众议”了。首先,他谢绝了父母的照应;接着,不领岳父母的情,不要俩老的呵护。家人搬出古训:“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他反问:“谁能保证不把孩子宠坏,谁能保证把孩子培养成材?”
  刘老板花钱把女儿寄养在南昌,是要让她远离众多亲人朋友的宠爱,远离家里富裕的生活,感受普通人家的粗茶淡饭,切身体会人生的艰难,真正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
  女儿10岁时,刘老板对她说:“放暑假了,一个星期不给你生活费,你能不能养活自己?”
  女儿说:“不能!”
  刘老板说:“为什么不能?爸爸像你这么大时暑假卖鸭蛋,赚下学期的学费。”
  女儿说:“行!”他就摆一个冰柜让女儿卖冷饮。果然,卖了两个星期,扣除成本,女儿赚了80多元。
  12岁那年,刘老板两个月没有给女儿生活费,也没给代养人付钱。女儿打电话回家,刘老板和妻子都变腔变调地说:“你父母到外地去了。”
  两个月后,刘老板问女儿是如何对付的。
  女儿说:“我只得去借,我看到了冷面孔。甚至有人问:‘你父母是不是出事了?’”
  有了这次经历,刘老板趁机对女儿说:“爸爸做老板,你看不到冷面孔,现在看到了,说明钱是管用的。但生意人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做生意就得经常看冷面孔。”
  初中毕业后,女儿回到家乡上高中,家里有小轿车,但刘老板从不用它接送女儿上学。家离学校较远,有朋友建议买一辆女式摩托,但他不想给女儿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坚持让她骑自行车上学,有时天气不好或孩子起床晚了,也不让车接送。他对女儿用钱也严加限制,并要求详细记录每一笔花销,少一分也不行。每月只给60元零花钱,除去每天的早点花费,所剩无几。
  他并非吝啬,而是要让女儿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乱花钱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成器。在刘老板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女儿逐步养成了勤劳俭朴的好品质,从不追求名牌服装,穿着极为普通,日常生活消费甚至还不如一般工薪阶层的孩子。在家里,虽然有保姆料理家务,女儿仍然洗衣、做饭、拖地样样都干;在学校,脏活累活抢着干,没有一点富裕家庭孩子的骄横气。
  表面看来,刘老板对女儿有点太“苛刻”、太“残忍”,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女儿非常深沉的爱,表明他的远见卓识。他的这种“富门寒教”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大力倡导。在整个社会日益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不少曾经亲身经历过贫困和物质匮乏的家长,带着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小心翼翼地庇护下一代、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玩的讲高档,用的讲排场。孩子在家里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无微不至的为人父母者,惟恐心肝宝贝多走几步累了身子,“上学放学接送制"执行得比任何单位的规章制度都严格。为数不少的家长宁肯自己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的物质消费大踏步跨过“初级阶段”。
  像这样培养孩子,表面上是在爱孩子,其实这并不是真爱,而是在害孩子,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埋下隐患。习惯于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本来应该如此,从而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而对他人、对父母毫无感激之情。然而,令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娘们大为头痛的是,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自私、任性、骄纵、怪僻、懦弱,缺乏自立意识,缺少责任感,缺乏爱心与宽容,生活、学习能力低下,这实在是咎由自取。“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就得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点苦吃,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人生的艰难,懂得父母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而不应当坐享其成,未来只能靠自己去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志气的于国于家有利的人才。
  提倡“富门寒教”,让孩子少花些钱、多动些手、多流些汗、多吃些苦,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激发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和成就事业,都有极大的好处,这是对孩子的真爱,也是给予孩子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孩子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自强的意识,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就会如虎添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将来在事业上肯定会有所成就。当然,如今称得上“富门”的毕竟还是少数,“富门”尚且需要“寒教”,“穷门”就更不应该“富教”了。

(王 宣摘自《做人与处世》2000年第9期)

分享到:
见甚唱甚的“打夯歌”(第15页)
晏子可鉴(第13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