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轩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他们无“品”、无“编”又无“靠山”,可说是比米粒还小的“官”。但他们肩负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大任,是构建现代农业经济大厦的顶梁柱。然而,他们在汹涌而至的时代大潮面前却难以挺直脊梁,阔步向前。
飞速发展的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农村干部的学识水平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山西省平陆县共223个村,支部书记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28名,占56%;村委会主任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到122名,占54.7%;其中还有一大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一般干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知识水平在工、农、商、学、兵中,倒数第一位。农村干部虽然是这些低水平人群中的佼佼者,但他们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考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考验;经验管理向科学决策转轨的考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考验;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的考验。他们想提高素质,但现在所处的环境又使其进退维艰。他们一肩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肩又要承担全家生计的重荷。
他们的精力不允许,集体经济匮乏,资金也不允许。以致他们很难接触到新的科技传播工具,很难走出自己的地盘,多数人面对的是穷山恶水,打交道的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群众,看到的也许是报纸上提供的一些过时的信息。像这样的干部,怎么能承担起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任?
作为基层干部,被称为群众的当家人,而广大农村干部则被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正所谓,无钱的掌柜难当,即使你使出浑身解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截至2002年,平陆县常乐镇44个村,共计欠债134.8万元,每年平均举债3.06万元,有3/5的村连买一瓶墨水、一本稿纸的钱都得干部垫。后涧村有1000多口人,集体经济无一分钱。支部书记毛兴科、村主任赵怀义为集体办事每人垫支2万余元;副村长宋王存当了20多年干部,在去年村里修路过程中,日夜操劳,突发脑溢血死亡,到现在也没有领到每月30元的工资,总计欠其工资6000余元。据统计,后涧村拖欠干部的工资在6万元左右。
经济的匮乏,不仅束缚了干部的手脚,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还损害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经营变成了单门独户的事,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部分群众存在“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的心理,给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要说没有明文规定的公益事业,就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被当做儿戏。以农业税上缴为例,缴农业税是农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在个别村、个别户、个别人身上却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乡村干部的一大难题。有一个村共有628个农户、2352人,每年应承担农业税任务5.9万元。由于一开始个别群众无故不缴税,从而影响到一个村、一个组,直至发展到25%~30%的户不缴税。这个村2000年欠农业税1354元,2001年欠9295元,2002年欠16767元,成几何数字增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法律空白应该是最直接、最主要的根源。虽然时间已跨越到21世纪,但我们使用的关于农业税征收的法律还是195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个《条例》的第3条规定:“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人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农业税的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交纳农业税。”通篇没有涉及不交税应该怎么办。1992年9月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中规定:打击偷税、欠税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者受法律制裁。正是由于法律的空白,助长了农村恶习的蔓延。
“在前面扑头扑面地干,苦些累些都没啥,最怕有些人给你做暗事。”每每提及此事,农村干部大多都有一腔苦水。在基层,报复村干部案件每年都要发生几起,多数农村干部要么怕丢人,不愿报案,打碎门牙往肚里咽;要么是报了案,破不了案,还搭赔上车费、烟、饭等开支;要么是心里清楚是谁,苦于没证据又怕下次再遭报复。
报复村干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千方百计使你经济受损,士气受挫,家庭受扰。在报复村干部案件中,有的是村支书的果树桃树被毁案,有的是村主任的麦草被烧、牲畜被毒案··· ···表现最为恶劣的是一起腊月三十给村主任门前放花圈、门上贴白对联案,和一起村支书在光天化日下遭歹徒袭击的案件。法律在这些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村干部却成了弱势群众。有一个村主任,因调解一个邻里争水浇地之事,伤了一方利益,当天晚上10余棵即将采摘的鲜桃树被锯掉;一个村干部因征收农业税与一农户发生争执、当天晚上30余棵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果树被砍掉,无奈只好辞职。
报复村干部的另一面是,极个别工于心计的人,利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给予的权利,每每在换届前。或无事生非,造谣惑众;或张贴小字报,扰乱人心;或走村串户发烟散酒,纠集亲朋好方拉扮群众,利用选举这―合法的手段,达到自己险恶的目的。有的看在选举中达不到目的,就采取多种手段干扰选举进程。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危害甚大。
报复农村干部的案件屡屡发生,似一把利剑刺在农村干部的心窝上,令他们如履薄冰,心有余悸,惟恐后院失火。
农村干部难当,难就难在事事都得带头: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别人不做的你要做,别人不干的你要干;有时明明知道这样做了会吃亏,会带来风险,但是,你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常乐镇北留史村党支部书记秦明彩是一个视人民如父母、视责任重如山的人。他任村干部以来,是个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的好干部。他带领群众完成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林,发展果林1000亩,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的问题。现在该村有线电视进了村,程控电话入了户,水龙头一开清水流,高产苹果质量优。全村年产苹果100余万公斤,200户人家中,有120户群众盖起了新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支书,却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一家4口人住在两孔土窑里,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结婚时双方老人给做的。
是什么原因使秦明彩如此的贫困?在去年初中考试时,他的女儿在《我的父亲》中写道:“爸爸作为村干部,啥事都要带头,交特产税,别人不缴能行,他不缴不行··· ···“顺着这根线索,我们调查的事实也许能说明些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尽快使群众走上致富路,上级号召群众栽百合。群众不理解,各级乡政府把发展任务层层下解到村。作为干部,秦明彩率先垂范,投资1000余元,种了2.5亩。市场行情却不行了,百合成了滞货。1000余元付诸东流,2.5亩地两年没收成。
——接着又让搞滴灌,他又投资了1000余元,建起了两个“土炮楼”,成了形式主义的反面典型。
——2000年调产,政府号召种烟,给该村下达任务200亩,他为当好表率,把自己的5亩麦地留下,又以每亩150元的高价承包了别人的8亩地种烟。由于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年烟叶仅卖了380余元,至今家里还存着一堆无人问津的烟叶。7000多元的投资荡然无存。
——为了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他除带头完成自家的任务
外,1998、1999两年还分别以个人名义贷款和借款各3000元,垫缴了个别不缴税群众的任务,到现在还有2000余元未能收回,以至于债权人10多次找到家里讨要,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报党刊征订、道路维护费、民兵训练费等等,无经济无来源,为了完成任务,只有靠个人借贷,现在秦明彩身上还有几千元为集体垫的款不能兑现。儿子已经24岁了也未敢找人说媒;小女儿的学费也常常使他愁眉紧锁。每每提及这些事,他都显得那样无奈和内疚。
在这次全面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常乐镇44个村的干部为了群众的安康,为给群众消毒,自己垫钱买药价值1万余元。而这些钱何时能报销?成了未知数。
作为兵头将尾的农村干部,可说是“全天候”型的父母官。每天,他们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上到富民工程的实施,下到两口子拌嘴、邻里纠纷,什么事都得管,什么事都得办。计划生育、宅基纠纷、统筹提留、修路植树、公粮征收、农田水利、退耕还林、教员工资、报刊征订、移风易俗、爱国卫生、文明户创建··· ···凡此种种,干部无处不在,无事不抓。
在调查中,我们许多农村干部自嘲为“脱产干部。”他们一年有3/4的时间忙于公务,很少能顾及自家的事情。被中共平陆县委授予“优秀农村干部代表”的张犬窝,在担任下卓村村主任期间,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群众,他不怕风险带头打果窖;为了发展,他自己顶名贷款、担保贷款,为发展畜牧业的群众提供资金;为了振兴,他上下求援,自已掏钱求亲拜友为群众架电、打井、安电话,最后终于倒在了为群众销售苹果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印证着农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诺言。在笔者从事基层工作的10多年间,积劳成疾的农村干部不下10余人。正是这些全国最小的官,用他们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党的事业前仆后继,可这些农村干部丢下的妻儿老小的路还很长,这些积劳成疾的农村干部倒下以后,那昂贵的医药费也使他们无力解决,成为妻儿老小的一块心病。石穴村原支部书记全项茂,2001年12月患视网膜脱落症,一只眼睛已看不见了,医生检查让其住院做手术,因经济困难,一直推到2002年4月30日才做了手术,5月8日出院,共计开支5600元。因病,他主动辞去了支部书记的职务;因病,他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农村干部不堪重负,农村干部处境堪优——他们在呼吁新机制的建立,为开展工作撑起一片艳阳天。
首先,他们希望建立培训机制。不断给农村干部充电,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村干部的培训应该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每年应分春冬两季对农村干部实行调离培训。另外,应为农村干部解放思想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使其成为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懂行、技术上精湛的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其次,他们希望建立激励机制。农村干部一辈子的追求就是些奖状之类的东西。所以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干部的评优奖励力度,可以在职权范围内授予“劳动模范”、“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更主要的是,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加大村干部的比例,地方财政应该建立干部奖励基金,也可以选拔十分优秀的农村骨干到乡镇工作,招聘为干部。
第三,他们希望建立保险机制。农村干部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职能决定,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常常受到不应有的侵袭和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干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险等进行规范管理。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要特别强调把农村干部的补贴工资列入地方财政出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四,他们希望建立法治机制。加快法制建设,不至于在工
作中—直翻老皇历,也不至于使农村的一些错误思想、违法行为继续蔓延和滋长。
总之,保护农村干部,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引起我们各方面的关注。
(刘名远摘自《人民政协报》2003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