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6月
13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2期

『半』字说趣(第31页)

发表于 2023-06-13 • 字数统计 1188 • 被 160 人看爆

『半』字说趣

李盛仙

  “半”这个字,在词典中解释,一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另一种是中的意思;再一种是不完全的意思。若将它运用得当,那独特的含义将透出神韵,令人叫绝,以至有人把它作为“半”字文化。
  古人称见过一面者为“半面之交”,人品高者为“半天朱霞”,年纪较大但尚存风韵的妇女是“徐娘半老”,做事不彻底叫“半间不界”,彼此不分上下的称“半斤八两”,还有什么半生半熟、半青半黄、半推半就、半信半疑、半真半假乃至半途而废、半身不遂云云。
  诗词中的“半”,描绘出神奇的景致。色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声如:“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形如:“依约吴山,半痕蛾绿。”(王易简《庆官春》) 貌如:“两地相思,半林烟树。”(夏完淳 《鱼游春水》)。颇为有趣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曾引起争议,欧阳修认为没有“半夜钟声”,说张继“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但遭到许多事实的驳斥。晚唐诗人任翻,一日游天台中子峰,曾题:“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罢离去,半路忽寻思到:一江水不如改为半江水,意境更深远广阔。等他欲回改字,可字已改,这使任翻大为钦佩。
  对联中的“半”字多见于名胜古迹。如南京莫愁湖有副对联:“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湖秋。”写出了景物秀丽的特色。济南大明湖的一副对联勾画出湖的天生丽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西湖的三潭印月水光激滟,有对联云:“十亩荷花半径竹;四围潭水一房山。”情景交融,意境全出。北京颐和园的月波楼对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对色彩的动静做了细致的描绘。上海吴淞园的楹联:“剪取吴淞半江水;聊寄江南一枝春。”意趣横生,妙味无穷。被称为“春城”的昆明,黑龙潭有副题联是:“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云山。”别有情趣。还有昆明大观楼的对联:“万顷瓯沙衬林绿;半江渔火映花红。”给人异常明快的感觉。
  “半”字轶闻趣事也不少。南朝梁元帝宠妾徐妃,因色衰而遭冷落,徐妃为泄私愤,故做半面妆戏弄瞎了一只眼的梁元帝,结果差点被逐。金代有个叫雷渊的知县,他嫉恶如仇,耿直无畏,曾杖杀五百个奸豪,由此得了“雷半千”的称号。明代有个叫张恒的嘉定知府,他善断案,且不受贿赂,当地百姓叫他“张半升”意为百姓前去投诉,只要带半升粮食即可,不会拖至明日。
  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几多哲理。“做事有决心等于成功的一半”,道出了“意”和“行”的辩证法。“行百里路半九十”,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对孩子藏起一半爱”,表明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还有,求知不欣赏“半桶水”、砌墙不拒绝“半块砖”、“好花乘着半时开”、“好酒宜在半醉中”等等,“半”字的形象化外延和哲理化内涵道不尽也。

(马洪岩摘自《思维与智慧》2003年第12期)

分享到:
两角钱做成中国的“梳业大王”(第32-34页)
麦青(第30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