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
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刺史。上任没几天,就听说池州城内有一位名叫杏云的卖酒姑娘十分聪颖,善于联对,便想抽时间前去拜访。
这天上午,杜牧处理完公务,便一身书生打扮,只带一个打扮成书童的衙役步行来到了这家小酒店。未进酒店门,就看见酒店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屏风,屏风正中挂着一幅水墨中堂《醉八仙》,两旁配有一副当时一般酒店的通用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走进门来,只见店堂内错落有致地摆着几张方桌,中间的桌上还放着文房四宝,杜牧猜想这大概是供那些文人墨客咏诗题联之用。遂径直走进店堂,与书童打扮的衙役在一张空桌旁坐下。二人刚刚坐稳,就见一位眉清目秀、身穿淡红色衣裳的姑娘从屏风后面转到杜牧桌前,轻声招呼道:“先生,初次光临小店,幸甚!幸甚!”
杜牧抬头看了看姑娘,猜想她一定是杏云,示意年轻的衙役回话。衙役双手一拱,上前答道:“姑娘,几番欣闻大名,拜访!拜访!”
杏云姑娘一听,心想:书童有如此口才,主人一定更是博学,何不趁此求教一番呢?于是,杏云姑娘便问:“先生,点几样美酒佳肴,助助雅兴如何?“杜牧顺口说道:“店里有的,随便来点足矣。”杏云姑娘见他如此出言,有点怀疑他无才了。仔细打量这位客人,40岁出头,举止端庄,不像是花花公子。杏云姑娘一边思索,一边到厨房取酒端菜。
转眼间,杏云姑娘一手端着两碟菜,一手持着酒壶和杯筷来到桌前,放好杯筷说:
“一把酒壶手中拿。”
说完,把酒壶放到了杜牧面前。衙役拿过酒壶,一边筛酒,一边顺口接道:
“两朵杏花腮边开。”
杏云姑娘谦虚地说:“先生,贵书童有如此学问,小店女很想聆教。”
杜牧闻听此言,便拿过那把银光闪闪的锡制酒壶,抑扬顿挫地说:
“白锡壶腰中出嘴。"
杏云姑娘一听,不假思索地指着桌上的竹筷对曰: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笑了笑,说:“姑娘,你对得倒也可以。不过,我这个上联是拟人化的,’腰’乃是人的躯干部分,而‘嘴’是人的五官之一。你的下联’身上刺花’,‘花’是人的哪一部分呢?”
听客人一剖析,杏云姑娘意识到自己对的下联过于平庸,可一时又对不出好的来,便红着脸转身添酒去了。待她添酒出来时,衙役神秘地一笑说:“要是对不出,你的酒店就关门,拿一把铜锁锁住吧!”
杏云不愧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听到“铜锁”二字,灵光一闪,便说出了下联:
“紫铜锁腹内生须。”
听了姑娘的下联,杜牧十分高兴,便畅饮一杯,赞道:“姑娘真聪慧,果然是名不虚传啊。”说完叫衙役付了酒账,起身欲走。杏云姑娘连忙上前问道:“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杜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出了一副对联:
“半边林靠半边坡;
靠一头牛挂一卷文。”
杏云姑娘低头一琢磨,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衙役问道:“姑娘,你姓什么?”杏云用手一指,答道:“民女的名和姓都在酒店正面的那副对联中。”
杜牧和衙役顺着杏云姑娘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那副对联是:
但凭水流浇红杏;
借助火光烧彩云。
衙役琢磨了好一会儿,发现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刚好是“杏云”的名字,可姓呢?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杜牧笑着说:“有水能’浇’,有火方‘烧’,那无水无火呢?”
衙役一拍脑袋,“啊”了一声:“杏云姑娘原来姓’尧’!”
(周继红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