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1月
13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8期

城市/地域与它的子民们(第28-30页)

发表于 2022-01-13 • 字数统计 4206 • 被 425 人看爆

城市/地域与它的子民们

龚 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这一方水土的地理环境,就有了这一方水土人文历史生成发展的土壤和背景,并养育出生长在这一方水土上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城市和地域的个性就是城市的灵魂,细品起来,也是颇有趣味的呢。


北京:皇城子民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先是选定了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在其中心部位设“中心台”建钟、鼓二楼;在南面修筑“大内”及皇城,明军攻克元大都后,改称其为北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皇城(紫禁城)南移;大城(北平城)北墙向南缩进五里。1403年,北平改为北京。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1553年又加筑外墙。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数百年间无大变化。
  北京的道路如棋盘形,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有外地人问路,老北京会“上北下南”地指点,一般绕不了远。也不会迷路。如今更是围着紫禁城一圈圈地二环、三环··· ···“圆”下去,显示出皇家、中心的气派。城市建筑也呈盆地形,中间低,四围高,在城中心立着时,谁也甭想盖过皇家宫阙。新北京发展后,仍保持着宽松、疏阔、大处落墨的一贯风格,即使在人流量最多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于拥挤中也不无开阔之感。
  北京的内四城中,以中轴线划分东、西两城。有皇城的一部分,又合称“北城”;其中又有“西富东贵”之说,即西城富商人家多,东城为官者多。北城文化承继了皇城文化的衣钵,带有贵族气息,人们言行举止斯文、典雅;典型的北城语言被称为“北京官话”。崇文、宜武在东城、西城之南,合为“南城”,旧时居民多为平民百姓,口语被称为“胡同语言”,现当代的北京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移民城市,所以又有了“夹生文化”(外来人与土著人融合过程中的文化),以及“外城文化”(内四城以外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的近郊文化)。身居皇城的子民们,信息灵通,见多识广,特性中具有“政治性”即使普通百姓,热情豪放中也掺着几分狂傲。北京的“爷”很多:有钱的——款爷;做摊贩生意的——倒爷;跑跨国生意的——国际倒爷;就是蹬三轮的,也是“板爷”。还有能说会道的“侃爷",开口就是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总统访华··· ···但有些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屑做,所以北京人也被嘲讽为“能说不能干”。


上海:“香蕉人”之鼻祖

  150多年前,在长江出海口之一隅的弹丸之地黄浦滩,随着闭关锁国大门的敲开,古老的东方文明与新兴的西方文明以铁血相撞击,上海首当其冲成为两个圆交叠的重合之地。它不足百年便成为人类最大的定居点,曾是占世界1/10人口的最大商品流通口岸,是浮华的花花世界,是中国财富的心脏。是最西化、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生活方式的地方,是冒险家的乐园··· ···
  上海的马路是伴随着租界出现的,外国商人跑马踏出的小路,迅速膨胀成跑马场的“大马路”(南京路),又由大马路派生,裂变出二马路、三马路··· ···其命名原则由英国人制定:南北走向定省名,东西走向定城市名;上海人则简称其为几马路。
  上海是中国政治的温床,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党派都在此诞生;它又是民国时期中国的非正式首都,一切重要交易都在其后台进行;它长时期地默默挑着艰辛的担子,曾是全国最大的纳税城。在一个半世纪里,几乎近现代中国所有的大人物,都在这里成为角色登台表演: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宋氏家族、蒋氏父子、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鲁迅、斯诺、荣氏兄弟乃至汪精卫、杜月签、江青··· ···它更有许多发生在这里的大事件:开埠、建租界、《申报》、小刀会、辛亥起义、《新青年》、中共一大、五卅惨案、“四一二政变”、“一二八事变”与“八一三抗战”、“一月风暴”、《中美联合公报》、开发浦东···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轮廓。
  它的洋泾浜英语,是大量当今生活中使用词汇的来源:三明治、啤酒、霓虹灯、浪漫史··· ···它更成就了中国最早的“香蕉人”器——买办:外面皮肤是黄的,里面却是白的。
  上海人十分自傲,轻视一切外地人。市民们过着两种生活,一种面向大街:每个人都收拾得体面,纹丝不乱,十分敬业,公共意识比较强;第二种则是在弄堂及私人家里的:穿家常衣服,头上做满发夹,男人们围着花围裙洗碗,女人们精明而实际地算计着一切。所以,当年全国只有上海发行过半两粮票。
  如果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征的话,上海可称做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是了解近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天津:九河下梢卫嘴子

  《晋书·天文志》中说:“天津九星,横河中。天津是星官名。真正给天津定名的是明永乐皇帝朱棣。他攻破南京、定都北京后,想起直沽(天津原名)渡河决定性的一战,且此处为“扼南北之交通”,“守京城之门户”,于是下旨设立“天津卫”,意即天子津渡之处。卫是军事组织,每卫驻兵5600人。
  天津是退海之地,因濒海而“斥卤不毛";又经河流冲击而成,故有“九河下梢”之称,实际只是南运河(卫河)、北运河(潞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等五河汇聚之地。人口以移民为主,来自闽、两湖、两广、江、浙、鲁、豫等地。
  既是明廷在沿海所设置的卫所,天津文风不盛,“官不读书,皆武流”。出名的文人少,当官的也少。又因天津距北京仅140公里,开有租界(先后有九国租界,相当于旧天津县城的8倍),有“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之说,尤其辛亥革命后,遗老遗少、失意政客、战败军阀们多在天津做寓公,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再次出山;而平时,则靠得势时装满黄金的口袋过“隐居”奢侈的生活。又,天津一向是商业城市,有人说其城东西长,南北短,呈算盘形,出商人。而商人中,“第一是走盐商”,“盐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盐”,蔚为风气,这一切,都影响了天津的社会风气:追求虚荣奢糜,不惜耗财买“脸”。面子,几乎成了天津人人格的第一标识。
  天津人争强好胜,遇事即欲炫耀。有钱人不怕露富,遇红白喜事、庙节之际有“设摆”一说;澡堂里贫无立锥之地的浴客,要伙友到外面叫饭(买饭)来吃;穿衣讲究配套,新衣新帽配新鞋,都要“摆谱儿”。而日常居家过日子,他们又讲究实惠。要饱还是家常饭,要暖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在人际关系上,因武士风气传承,他们喜正大光明,忌蝇营狗苟;因是移民城市,他们不排外,认为见面即是缘分;邻里关系上,他们讲究互助。
  天津人能说善道,词汇丰富,富于表现力和情趣,反映了他们乐观、爽朗的性格,人称“卫嘴子”。但与京城见多识广、满不在乎的“京油子”相比,他们显得有点“贫”。


广州:得大自在

  广州地跨珠江两岸,是华南最大、也是中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秦汉以来,它即为南方对外贸易港之一;汉唐时更不折不扣的国际化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它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举国瞩目。
  紧张、拼搏、功利、爱财的广州人步履匆匆,每日为生活而奔忙,心态上却又是最放松自在的。生意场上,他们不算计对方赚了多少钱,大家都觉得“有数围”(有得益),生意就做成了。生活中,富者未敢以财势欺贫,贫者也难得染上红眼病,因为机会随处有,也许明天你也是富翁了。单位里,只需凭良心干活,不必看领导眼色行事,否则,明天你也可以炒老板。住宅区中,保安24小时值班,却不会有人来关心打扰你的私生活。有外地亲戚来访,大街上他们可以大模大样地进五星级酒店,制服笔挺的门卫会为他们推开玻璃门。和同事朋友们去吃海鲜,杯盘狼藉后,却是AA制“埋单”加“打包”,谁也不觉得丢人··· ···凡此种种,就是一种得大自在的生存状态,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却又来自于按市场规律行事的物质基础。
  广州人有务实精神,不尚空谈,他们用人时“英雄不问出处”,只看你有无真本事和能投资多少钱?对你是某某人的儿子或孙子不感兴趣,甚至连某某是谁可能也不知晓。
  广州人吃的欲望明白无误地写在脸上。他们好吃、肯吃、会吃、敢吃;食品之丰富,世界也数一数二。有人说,除了天上的飞机和四条腿的家具外,没有他们不敢吃的。
  近年来,广州人的得大自在,更反映在他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夜生活,有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海鲜夜市街;他们的防盗网,可称世界城市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他们旅游消费的比例,是国内都市居民中最高的··· ···他们是在市场经济大道上义无反顾、奋发前行的广大人群。


深圳:中国新时代的幸运之子

  深圳原是广东南部保安县海边的一个小渔村。1979年,共和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注意到它,在这里画了个圈。时代选择了深圳。当时国务院确定试办经济特区的四个城(厦门、深圳、珠海、汕头),深圳因时代背景和地理优势:与香港毗邻,两地水陆相连,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创造出了诸多奇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即是当时建设者们喊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口号之一。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视察后,深圳又开始了新的腾飞:打破了从前依赖外贸出口的产业格局,在维续发展以轻工、服装、手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三来一补”时,开始和中科院合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金融业亦成为支柱性产业,产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利润占全国1/4弱(上海为1/4强,其他地区共占一半);并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末,当人们回首中国经济特区20年的发展时,发现五大经济特区中(1988年加进海南),只有深圳发展得最好,成功地担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行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绿地覆盖率达到50%,星级宾馆酒店、大型商业零售点星罗棋布,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和格局。
  一夜之间成为一座城市的深圳,现有人口397万,平均年龄只有27岁。来此的移民背景千差万别,但目标似乎都相同:寻求发展和财富。年轻移民们在为目标而奋斗时,他们之间的人情味却很冷漠,对所居住的城市也缺乏认同感,大家都愿意以原籍来表明自己是哪里人。一部由“深圳人写,写深圳人”的小说《我的生活与你无关》,也许就是他们心态的真实写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局部试验性阶段向普遍改革推进,特区已难再享有特殊政策的照顾,需要直接面对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打着“特区”大旗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深圳,下一步如何走,该是一个需要总结和反思的时候了。

((李 明摘自《资料卡片》2003年第6期)

分享到:
小木匠(第31页)
把握今天(第27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