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11月
18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12期

城里人与乡下人(第34-35页)

发表于 2022-11-18 • 字数统计 2192 • 被 292 人看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杨耀峰


  城里人比乡下人有优越感,城里人比乡下人高人一等。这种思想来自城市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来自城市优裕的物质生活、发达的医疗卫生与科学技术。城里人在乡下人面前往往显得气宇轩昂,有的甚至不可一世。
  城里人从来不想自己为什么会比乡下人高贵,他们觉得这是自然的也是命定的,好像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乡下人看城里人往往是昂着头看,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神情。要是城里人问路找人,乡下人会受宠若惊地告诉城里人。但是乡下人到了城里,碰见的却大都是冷漠的目光。
  乡下人似乎从来不考虑自己为什么会比城里人“低贱”,他们也觉得这似乎是命定的或者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似乎从来不考虑为什么乡下会比城里落后,这种落后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乡下人似乎从来就把城市看成天堂,他们买城里人制造的商品,看城里人演的电影和戏剧,议论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千方百计培养自己的孩子进城当城里人。如果乡下人的家庭里出了一个进城读书的或者是进城里干事的,那这个家庭一下子就会被人们眼热得不行。
  城里人来到乡下是贵客,乡下人要盛情接待,拿出核桃、枣儿、栗子、花生、苹果请城里人尝尝。乡下人到了城里是外来人,找工作时住城门洞、桥洞、火车站、候车室、水泥管道,即使有了工作和住所也还要暂住证。
  城里人精明。他们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愿吃亏。如果碰上吃亏的事,他们一定会讨个公道。城里人会为了一件假的商品诉诸公堂,要个说法;会到政府里找人论理处理问题;会找记者反映在媒体上曝光。
  乡下人木讷、憨厚,吃亏就吃亏,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轻易去得罪人。乡下人看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即使买到了假货,如果还能凑合着用,也就不再吭声,心里说反正下次不买就是了,上当也就是一次。当他们再一次上当时,他们也想讨个公道,但是又怕别人议论自己是小心眼儿,也就又忍了。但乡下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把他们气毛了或者他们吃大亏了,他们也会拍案而起,骂人打人,或者越级上告。更有甚者去铤而走险。城里人精明中透着虚伪,乡下人憨厚中透着愚昧。
  城里人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讲究质量;乡下人的生活单调乏味,千篇一律。城里人对爱情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所以婚外情居多,稍有不和,就各奔东西,见了面就问“离了没有”。乡下人骂他们是“吃饱了撑的”。乡下人的爱情是粗放有余却细腻不足,夫妻重感情更重生活的能力,所以第三者插足的较少。夫妻大都从一而终,见面的口头禅是“吃了没有”。
  城里人是诱惑者,乡下人是被诱惑看。城里的美女个个性感十足,不该暴露的也露得若隐若现,把乡下人的目光牢牢地吸引。城里集中了太多的金钱和欲望,让乡下的无知、胆大或穷困潦倒的青年铤而走险。
  城里的老人是“夕阳红”,不是穿着大红衣裳手拿红绸折扇在大庭广众之中翩翩起舞,就是提个鸟笼遛鸟儿;要不就参加个老年大学念念书,弄出一种轰轰烈烈的样子。乡下的老人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枯寂生活中慢慢度过,他们的娱乐场所大都是村子中的古树下或者墙脚下,几个老人蹲在一起,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或者只是看天看云看过往的行人。如果碰上儿孙不孝的,那他们的晚年生活真是凄凉至极。乡下老人眼热城里的老人,但也骂他们是“老不正经”、“烧包头”、“老没老样”。
  乡下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但也讥笑城里人。他们笑城里污浊的空气,笑城里嘈杂的车声与人声,笑城里人狭窄的楼房,笑城里的女人割眼皮却又常常割得斜皮瞪眼,笑城里的女人爱做隆胸术把胸脯垫得像驴戴了暗眼子,笑城里人爱吃乡下遍地生长的不值钱的野菜,笑城里人在车水马龙中穿行难免有一天要出事儿,笑城里人“屁大”的事也要搞得一惊一乍的。
  讥笑归讥笑,乡下人还是千方百计往城里钻。他们渴望过上城里人那种嘈杂的生活,渴望拥有一套城里人那样的住房,渴望说城里人那种油腔滑调的话语。但更大的愿望是有一个城里人的身份,不再被人歧视。
  城里人最看不惯的是乡下的偏僻与落后,看不惯乡下人的不文明与旧的生活方式,但他们却也实实在在地羡慕乡下清新的空气。当城里的空气质量太差或者气温上升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时,他们又希望在乡下有一套房子,有一间自己的独家小院,那种生活简直是天上神仙过的生活。所以,当乡下人千方百计往城里挤时,他们却在往乡下搬,往山里挪。乡下人说,他们是被福气烧得放不下。他们也常常被乡下贫困和失学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所打动,从自己并不富裕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扶贫帮困,来救助他们完成学业,大多数人还不留自己的姓名。如果碰上什么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他们还会捐款捐物,大献爱心。
  当然,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相同之处也很多。比如都爱看央视的《新闻联播》,都爱听宋祖英唱的《辣妹子》,都爱看赵本山和黄宏、宋丹丹演的小品,都爱吃岐山的擀面皮和臊子面,都爱吃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都爱抽“好猫”牌香烟爱喝西凤酒,过年也都爱放炮竹、贴春联与门神。
  现在的城市和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乡下人,他们开饭馆、卖小吃、当保姆、干家政;乡下人建高楼、盖大厦,吞并城里人的企业,把城里的下岗工人安置上岗再就业,凡是城里人不屑一顾的活儿乡下人一概大包大揽。乡下人一天也离不开城里人,他们拖儿带女地往城里挤,在城里寻找属于自己生活的地盘。
  也许有一天,城里人就是乡下人,乡下人也就是城里人。到那时,再也分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区别。

(李俊华摘自《百姓生活》2003年第3期)

分享到:
舍弃(第35页)
“缓杖”的底蕴(第33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54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5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810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73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34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