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黎嘉
在我国众多的农祀节日中,有一个节日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还叫“天穿节”。这个节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汉族地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举行。
所谓填仓,就是在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早起,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举行填仓仪式,届时上年纪的人们将筛过的炭木灰、草细灰,撒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谓之“画地作囤”,有的还修饰以花边、吉祥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少量五谷杂粮,覆以瓦片等物,俗称填仓。
古时的填仓节是由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演变而来的。相传女娲为人类的始祖。《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音:yán)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音:jué)老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娲曾炼五色石,于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以石补天,斩断巨龟四足以支撑天之四极,并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百姓得以安居。宋代以前,称这一天为“天穿节”,以此来庆贺女娲补天的神力和殊功。
北方的填仓节,除了女娲补天的意思外,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我国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朝廷不管百姓死活,照旧横征暴敛,催租收税,老百姓怨声载道,饿殍(音:piǎo)遍野。看守皇家粮仓的一个官吏菩萨心肠,目睹这一惨状,于心不忍,便擅自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深知这样触犯了王法,朝廷决不会饶恕他。于是,他放了一把火,烧了仓库,自焚其中。这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重补被烧了的“天仓”,改为填仓节。
填仓,既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的一年的开始,又体现了人们对女娲补天、搭救灾民的历史功绩的赞颂;还表达了人们对宁焚自身、开仓济民的无名氏仓官的深情厚谊。
(何保平摘自《乡镇论坛》总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