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强
联合国中,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人数最多,有的多达百余名;而有些小代表团如文莱、巴哈马等,外交官人数仅三四名。这几千名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常年都在忙些什么?
联大每年的会议接近200个,每年通过的决议也有几百个。大家知道,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每个会员国都享有投票权。“重要问题”如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接纳新成员、制定联合国经费分摊办法等,需以2/3多数决定。多数情况下,一些决议都是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做出。
每年要搞出这么多决议案,而且要尽可能的协商一致,是何等艰难!于是没完没了地开会,就成了联合国外交官的职业。除了联合国的假期外,外交官其实大多数在联合国大楼里泡会。
联合国的189个会员国也许就是189条心,189个主意,众口难调啊。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个个都是各国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个个都能说会道,个个是“吵架”能手。联合国决议案不是讨论出来的,而是“吵”出来的。
怎么“吵”?当一个议题确定下来后,先进行一般性辩论,就是各说各的话。有的是一国自己讲,有的是国家集团代表讲,什么77国集团主席发言,不结盟运动发言,欧盟发言,加澳新集团(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言等等。当然了,集团发言稿本身也是内部“吵”出来的,例如“77国集团”是由136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他们之间并非总是互谅互让,有时也会撕破脸皮。只有美国和日本从来都是自说自话的。
一般性辩论结束后,外交官们就开始非正式磋商了。按规定,非正式磋商没有逐字记录,各国有固定座位,于是说话就放开多了,有的时候甚至会说出一些非外交的话来。集团与集团之间、国与国之间,往往你一言我一语地针锋相对。总体来看还是分两个阵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利益永远是泾渭分明的。从坐位就可略见一斑:发达国家的外交官坐在主席台的一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官坐在另一侧,很少混坐在一起。
有人说,外交官喜欢较劲,擅长抠字眼。一点没错!在磋商时,有时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会“吵”上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一整夜。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一些决议案往往在凌晨时获得最终通过,原因是经过一夜争吵之后,外交官们熬不住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水”。
外交官们一年四季并不总是板着脸在工作,也有其轻松的一面。其中,最常见的就数举行各种各样的聚会了。
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总有一次要过国庆节,于是,外交官们总是被相互邀请参加一些国家的招待会,他们届时要么西装革履,要么各自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女外交官们在浓妆艳抹下就更显得婀娜多姿。国庆招待会往往比较正规,最热闹的要数元旦晚会。说是元旦晚会,各国(代表团)往往择日提前举行,邀请对象各有侧重,发展中国家往往邀请与自己关系比较“铁”的国家外交官代表参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受邀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在晚会上,大家喝酒、吃饭、聊天,最后跳舞,交谊舞、迪斯科、桑巴样样都有,南美外交官跳舞的舞姿最“酷”。
除了国庆和元旦这两场比较大型的聚会外,其他各式各样的晚会简直不胜枚举:一国大使到任和离任要搞大型招待会;普通外交官要办生日晚会;外交官与联合国秘书处职员之间搞联欢晚会··· ···一年四季几乎天天有聚会,忙得各国代表团的大使有时一天要赶数场聚会,到最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龚志勤摘自《辽宁青年》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