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思
孔子虽然弟子上千,贤人七十二,生活却比较清贫。
一天,孔子又没米下锅了,打算派人找陈禅老祖借粮。他的话刚出口,几个弟子都抢着要去,喊得最欢的是冉求(字子有)。孔子说道:“子有,老祖可不比别人,还是让你大师兄去吧。”冉求不服气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一定能把粮借来。”说完拔腿就走。孔子看着冉求的背影,笑了。
冉求来到陈禅老祖处,说明了来意。老祖见孔子的学生前来,甚是热情,寒暄了几句后,说道:“你是圣人之高徒,我有一事讨教,想来一定不会令我失望。”冉求听罢微微一笑,说道:“小徒不才,愿听老祖示下。”老祖命人拿来笔墨,写道:“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冉求看罢心中暗喜,拿起笔来,写道:“天上的星多月亮少,娶媳妇的欢喜出丧的恼。”老祖看了连连摇头:“按你的答法,山野村夫、田间顽童都能说出几条,你回去吧。”冉求顿时面红耳赤,怏怏地空手而归。
孔子见冉求借粮不成,又打算派大弟子颜回去。话音刚落,只见一人应声说道:“区区小事,何劳大师兄亲往,我愿前去,定不辱师命。”说话的是仲由(字子路)。孔子虽知他平时好说大话,但也无奈地点头让他去了。
子路来到老祖处,老祖也向他请教“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仲由不假思索,张口答道:“知识多钱财少,有粮欢喜无粮恼。”老祖“哈哈”一阵大笑:“子路,你既是知识多,就该有求粮致富之策,何必到这里来借粮?你回去吧!”
孔子见两次借粮不成,甚为烦恼。颜回(字子渊)上前劝解道:“二位师弟一时粗心,老师不必忧虑,我愿前往面见老祖。”孔子叹道:“子有、子路有辱师门,也只有你去了。”
陈禅老祖对颜回早有耳闻,知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两人见过礼,老祖照样问起了原问题。颜回听罢,不慌不忙地说:“小人多君子少,借账欢喜还账恼。”这回老祖满意地笑了,连声夸奖:“子渊不愧圣人之高徒,所言极富哲理,实在令人佩服。”说完,立即派人把粮食给孔子送了过去。
(王玉喜摘自《故事报》第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