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车
娶俺三婶子的时候,我爬到铺满新席、新被、新褥子的床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要找一把“小剪子”。三婶好生奇怪,闹不清我要唱哪出戏,就塞给一把糖哄我:“哪有什么小剪子啊,想玩的话,过两天我买一把给你!”我说:“前些日子,俺三叔不是给你送了两次’剪子’吗?给我一把就行。”众人这才明白,我说的送“柬子”是俺这里定亲的一种风俗,还分为大柬子和小柬子呢。
庙会上俺三叔与未来的三婶见面后,觉得顺眼,就用手巾包着“见面钱”交给她,三婶也愉快地收下了,这叫“递手巾”,算是开始了定亲的序曲。接下来三叔就迫不及待地将备好的礼品、衣服、胭脂粉用包袱裹着,抬盒抬着,送到女方家中,称做送“小柬子”,使定亲进行曲渐入佳境。送“大柬子”可以算作定亲的高潮乐章,因为送“大柬子”,准确地说是“下日子”,是要定下结婚的日期了。
择了黄道吉日,再次备好礼品,与写好的柬子一并送到女方家中。礼品分四六八色,也就是四身、六身或者八身衣料,还有肉、点心数斤,活鸡一对,鱼一对,化妆用品一宗,艾一对,葱两根,筷子一把。
送衣料、肉、点心、鸡鱼什么的我都能理解,送艾,葱、筷子就有些深奥了。奶奶对我说,那是为了图个吉利:艾寓意恩恩爱爱,葱是盼着生个聪明的娃娃,筷子当然是快生贵子了。
也许就是因为鸡、鱼的事,惹得奶奶好些日子不高兴,说是对方家里不懂理,该退的没退,不该退的退回来了,还说俺三婶的娘家,瞧不起俺家。原来这七色八色的东西,女方不能全部留下,要退回来一些才行。鸡应该退回一只,意为两家都有“吉”,鱼也应该退回一条,是“两头对眼”的意思。三婶的娘家没有退鸡,退的那条鱼竟只剩了一只眼!
三婶过门后也觉得婆婆的脸色不对劲,就用库存的喜糖贿赂了我好几次,才从我嘴里得知确切情报。随后火速搬来了俺三叔的岳父岳母大人。岳父岳母先是一个劲地赔礼道歉,酒过三巡以后,才细说缘由。
原来,礼品、柬子送到以后,要放到天井当中,让全村的姑嫂大娘、大姑娘、小媳妇参观浏览。三婶的家里人一边要喜滋滋地听村里人对这些礼品的夸赞,一边还要忙活着招待亲朋好友,加之退礼要求太严格、太繁琐,就把退鸡的事给忘了。后来俺三叔的岳父又单独来了俺家三趟,喝了四场酒,喝光了我爷爷的六瓶陈年老酿,俺奶奶才原谅了他!
二十年后,三叔家的大华兄弟定亲,送柬子的时候,三婶给大华列了个清单,大华的媳妇家照单退礼,方才退得圆满,顺利通过了我奶奶的验收。
二华大学毕业后带回个城里姑娘。她漂亮得盖了俺庄,可就是不明白送柬子是怎么回事。说起定亲来,人家要去海南三亚的鹿回头,说到那里定亲才能情深意笃,还要到黄山上锁一把连心锁,尘封那浪漫的故事··· ···
三婶倒是开通:嗨,去就去吧,早去早回。只是在二华他们俩出发的头天晚上,在他们的包包里放上了艾一对、葱两根、筷子一把··· ···
(徐建国摘自《沂蒙生活报》200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