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秋天的庄稼被收割了,田野一片空旷。
他站在田头,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让人生出无限依恋。可他无暇顾及这些,他正面对着一次抉择。
他是一位业余作家,而且是本地小有名气的,可他收获了什么呢?还是清贫。
他的一位在南方经商的朋友,邀请他加盟他的公司,正等待他的回音。他知道,到南方打工,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踌躇。
身边站着一棵玉来杆,棒子已被农人掰走,叶子也被风吹落,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秸杆在风中哀鸣。他想,这棵把果实献出去的老玉来,会是自己的明天吗?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他发现前方有一抹深蓝,在蠕动着,像一个人影。他想:谁会到这旷野里来呢?
当他走到跟前,才看清是一位老妇人,稀疏的头发已经雪白,脸上爬满了皱纹和一块块的老年斑。她正跪在垄沟里,一手拄地,一手拨开地上的落叶和杂草,一颗一颗地捡拾着撒落在地上的红小豆。
他蹲下来问老人:“你这么一颗一颗地捡,一天能捡多少啊?”
老人捡得很投入,头都没有抬,只是淡淡地答道:“别问检多少,只管捡就是了。”
他也学着老人的样子,一颗一颗地捡起来。
老人还说:“自从秋收后,我每天都到这儿来。前些日子,都是我儿子开车送我来的,这些日子儿子出差了,我就搭车来。”
他问:“搭车要多少钱?”
“人力车一来一去也要两元。”老人答道。
他问:“你一天能捡多少?”
老人笑了:“也就1斤多。”
他说:“1斤小豆不过1元5角,顶多两元钱,那你就不如在家呆着了。”
老人说:“自小在农村呆惯了,见了撒落的粮食就心疼。”
他恍悟:是啊,人生有时是不能用得失来衡量的,干你想干的事吧。
他告别了老人。回去时,腿上也有了力气。
(汪青朝摘自《佛山文艺》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