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11月
01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7期

日本农民的十级跳(第30-31页)

发表于 2021-11-01 • 字数统计 2809 • 被 463 人看爆

日本农民的十级跳

汤 涛


体验插秧要交费

  在日本留学期间,我最想去看的地方不是东京大城市,而是日本的乡村。
  我在北九州市的折尾公民馆认识的一位志愿者田中和子,让我实现了第一次和日本农民接触的机会。田中和子开了一所私塾,6月中旬,她要带学生去乡下插秧体验农村生活,并邀我一起去,我爽快地答应了。
  约1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位于宗像市一个叫正助村的小乡村。说是一个村,其实也就五六户人家,从村貌上看,房屋均为木质构架,结构和色彩颇具欧洲气息,精致而堂皇。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广场上,停满了小汽车。靠近稻田的一边,排着一列约70余人的队伍。我问他们在干什么?田中和子说,交费。交费?交什么费?她说,来这里体验插秧的父母和孩子每个人都要交纳5000日元的插秧费。这个活动都延续快10年了。哦?!帮人家插秧还要交费?我颇为好奇。
  在所有的人交完费之后,有几位包着头巾的当地农民在约1亩的水田上乐呵呵地扯着一根绳子在打线。然后孩子和父母们像下河捉鱼似的拥到水田里,按照划定的方格依次插秧。说是插秧,其实每个人只有一小块地方,大人5格,小孩3格,整块稻田插到一半就收工,剩下的一半用来举行一场由村民组织的稻田田径运动会。父母和孩子们撒野似的在水田里狂跑狂跳。在少儿组的赛跑中,一名3岁的小孩满身泥巴,在水田里足足蹒跚爬行了10分钟,父母并没有出手帮忙,而是在他的身旁不停地加油鼓劲,尽管爬在最后,周围的人还是给予热烈的掌声和赞赏。日本人培养小孩意志的行为,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印象。
  在回市区的路上,我暗自为这家农民算了一笔账:1亩田,70个顾客,1人5000日元,总计35万日元,扣除一人500日元的盒饭,纯收入31.5万日元,在稻谷收割期,又有相应的70位顾客,一年的纯收入为60余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是4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稻谷本身的收成和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收入。哇噻,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日本农民的体验经济做得真漂亮。


富裕之后的消费

  有了这样一次经历,我对日本农民产生了更大的探究兴趣。后来,我又结识了另一位日本中年农民,他叫深谷秀么。他的脸上没有农民的那种沧桑和古铜色,白白净净,给人的感觉总是一种谦恭温和。他家住乡村,太太是典型的家庭主妇。深谷的家在一片稻田的旁边,两层的独门小院,紧贴屋旁盖着一个车库,车库里停着两辆车:一辆是丰田,一辆是凌志。房屋的装修非常优雅,透过装饰可以感觉到房屋材质的高档,家里的生活用器应有尽有。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富足和平静。他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喜欢我教他一些中文。当我们成为熟识的朋友的时候,他以一个农民后代的身份,向我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农民富裕之后的成长过程。
  日本农民是怎样富裕起来的呢?二战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城市中出现了一大批富有阶层,他们开始大量购买土地创建工厂或囤积居奇。日本是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土地大部分在农民手中。农民靠出卖祖传的山林和土地,一夜间暴富。日本农民富裕之后如何消费呢?这就是日本农民的十一级跳。
  第一,改造厨房和浴室。 过去日本农民家里的厨房和浴室一直是江户时代的产物,就像以前我们江南地区农民的老虎灶和茅坑,城市居民的冲水厕所是日本农民的热望,当祖传的山林和土地变卖成满满的一捧金钱时,追赶都市人的生活水平,就成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第二,改造翻修房屋。 农民从建材市场上购买色彩鲜艳的琉璃瓦。安装在屋顶上。并把大门装饰得富丽堂皇。远远望去。活脱脱一个暴发户模样。日本农民几百年来一直被地主所压迫,过地主一样的生活成为每个农民的梦想。改造翻修房屋,可以满足心理上的发泄和得到一种补偿。
  第三,购买汽车。 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农民开始纷纷买车。有了车,就得有车库,就引导出了第四阶段的生活状态。
  第四,修筑庭院。 日本式的庭院,围墙是由像艺术品一样泛着藏青色的石块砌成的;在围墙内植满了云冠状的灌木和春夏秋冬依次开花的叫不出名字的花草。这种庭院设计,完全可以和任何高级宾馆相媲美,庭院的修筑完工,标志着日木农民的家庭形象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时的农民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素养了。
  第五,营造客厅。 日本人相当长时间叫喊的口号就是“脱亚入欧”。这当然也包括农民阶层。在客厅内,摆设着沙发,铺着地毯,在显眼处摆放着漂亮的钢琴,他们都以欧洲文化追随者自居。百科大词典、雨果全集之类的大型词典和文学书刊,也被作为装饰品摆满了农民们的书架。
  第六,装饰品。 就像一个收藏家一样,没有一件镇家之宝是说不过去的。日本农民不惜重金购买动物皮毛,譬如熊皮之类。据说许多农民花费200万日元购买一张狮子皮,在卧室里一铺就是几张,这时财主的形象熠熠生辉,颇有当年坐山雕的架势。
  第七,旅行,尤其是海外旅行。 去过欧洲旅行的人都会发现:在旅游胜地的介绍或者指示牌上,一般除了英文就是日文了。对于这种做法,我们首先不要妄自菲薄,认为这些国家对日本人特别尊重。事实是,日本人到欧洲旅游的太多了,顾客是上帝,欧洲人心里很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日本人在周游世界后,也为他们的自我革新提供了机会,促使他们进入第八个层次。
  第八,收集古董字画、刀剑文物等。 收集古董字画,它需要具备收藏家的艺术品质和极高的鉴赏能力。买到一件赝品,就有可能体验壮士扼腕的悲凉。农民们向书画投资,就得进行再一次的自我提升。
  第九,对游艇、高尔夫、休闲、垂钓、盆景、狩猎、豢养动物等产生兴趣。 高尔夫是英国人的发明,游艇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日本农民全盘拿下。
  在日本的乡村,触目可及的是高尔夫球场和棒球场。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说,玩高尔夫球的多是第二代的农民,练习棒球的是第三、第四代的农民。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俱乐部、入门书、专业杂志空前活跃和繁荣。我想到了当下国内的电脑和厨师培训班,不过,前者是为了玩乐,后者是为了生存。目的不同,反映出人的生存状态的迥异。
  第十,享受日常生活。 在经历过暴风骤雨式的物质需求和享受之后,日本农民就变得温和多了,开始关注身边生活的细节,关注饮食、服装、寝具、家具、食具以及电视节目。生活是一种连绵的习惯,要一下子改变吃咸海带和话梅酱,对他们来说还需时日,但他们可以试着吃鱼子酱、牛排和西式糕点。一直到现在,高档的西式糕点的销售,据说乡村都比东京等大城市卖得快,销路好。
  第十一,反哺城市,做体验经济的主持人。 如今,“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又成了农民的新追求,纷纷做起了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的主持人。譬如插秧、种果树摘苹果、种红薯挖地瓜、掏海沙做沙浴、开澡堂洗温泉等等,农民成了市场经济的弄潮人,而不仅仅是城市生活的跟随者和仰慕者。
  “城市太冷漠,望着灯火辉煌的城市,最让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的小河,还有那瓦屋上的炊烟··· ···”乡村成为城里人的一种乡愁,一种怀旧和心灵的归宿,而农民是它们的引路人、管理者和主持人。

(李振军摘自《看世界》2003年第5期)

分享到:
尴尬的鸡蛋(第32页)
拔除心灵的杂草(第29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