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11月
16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4期

春联(第42-43页)

发表于 2023-11-16 • 字数统计 2023 • 被 97 人看爆

春联

李 玥

  冬末,村庄的色彩总是显得很古旧:半枯的树木和草,焦黄的田野,大地上刻着冬天的艰辛阅历。因此,新颜色的出现总是让少年时代的我激动万分。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村庄旁已点缀上了几树梨花,田埂上开出了许多叫不出名的小花,春天就这样不经意地出现在眼前,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春节来了,火红的春联与原野里的花朵交相辉映,让少年们充满憧憬。
  那时,邻家先生毛笔字写得好,每至农历除夕这天早上,我们就拿着红纸等在先生家的门口,请他为我们写春联。先生是晚清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在山村中,每年能贴上他写的对联,是一种荣耀。因此家长们很早就催我们出门,到先生家门前排队。每户人家一般要写五副对联,才能把门贴满,院门、屋门、厢房门、厨房门及畜厩(jiù)门,红红火火地贴起来,才算过春节。先生只有一双手,全村近百户人家,他即使从早写到晚,也写不出这么多的对联,于是,他便让村小学的大孩子们跟他一起写。拉纸是我们干的活计,每写好三个字,先生就会说:“拉!”我们就把纸往前拉一点,让先生飞快地写春联。写好一副,先生让我们放在地上,用碎瓦片压好四角,端详一番,说“好了”,对联就放在他家院中晒着,墨迹干后,各自卷回去张贴。不少人家得不到先生写的对联,先生就想了个办法:他只写每家院门的对联,因为那是“面子工程”,其余的门让大孩子们写。当然写得如何全凭孩子们的“造化“了,不要说把字写得端庄秀丽飘逸遒劲,能把字写对了就不错。有个孩子一次将“丰年纳余庆”写作“丰年拿鱼勤”,贴在门上,让先生瞧见了,把先生笑出了泪花。
  大年初一先生要去看每家贴出的春联,大门上的不看,专看内屋后生们写的字。偶然发现有几个写得好的字,就把写字的后生收为“弟子”,手把手地教,教得有些火候了,就让他们写春联。“我老了,写不动了,我死后要是没有人写字,我们这个村也太悲哀了!”有一回先生写完春联后不无悲凉地说。
  有了春联,灰色的村庄便有了鲜亮的色彩,有了春节的味道:红红的对联使我们对春天充满幻想,时间长了,我们都认为春节和春联是息息相关的,以至许多年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如果没有贴春联,就觉得还没有过春节。
  我是先生选中的“培养对象”。那年我写的第一副对联是“爆竹声声人间是岁;梅花点点天下皆春”,是从先生的对联书上抄的。先生初一来看联,连说了两声好,说好就是纳我为徒了,母亲高兴地说:“还不谢谢先生!”我给先生鞠了一躬。
  每天放学后就到先生家练字。先生把几本字帖放在案上,有楷书、隶书,但先生不让我们练草书,先生说,初学时不能写草字,把字写端正了就行。先生让我们背帖,背完帖记住笔画的写法,就在草纸上练,每张草纸上写一行字,我们在每个字下面连写十遍,写完了由先生圈点,若写得稍好的,先生就在字下点个红点,若写得很好的,便在字上画一圆圈。渐渐地,我的红圈便多了起来。可是没等我把字练好,先生便去世了。
  先生去世的那个春节,村子里照样贴满红对联,山村的春节是不能没有红对联的。但这些对联全是我带着大孩子们写的,我们的字当然没法与先生的相比,可大人们仍然觉得这个春节过得很热闹,山里人不会去追究字写得好与丑。我却不同,我觉得那个春节失去了往年的韵味,先生写字实在是写一种精神,写一种人生的活法,我们这些后生的字,没有先生的那种风骨。
  比如写“人”字,先生说这字虽然只有两画,但要写端正了却十分不易,这好比做人,做得端端正正是很难的,要脚踏实地地站直了,才像个人样。又如“夫”字,先生以为是天底下立着的“大”,这个大字就是做人的本色,有本色的人才可能在朗朗乾坤下活得大大方方,光明磊落,才可能成长为“大人”。我读中学后明白了先生的话:书读好了可以做官,做官就是做“大人”。先生受旧时科举制度影响很深,就因为如此,连村小学都不让他教书。可是我却终生忘不了先生的形象,他身着发白的蓝长袍,蓄着山羊胡须,眼球常带有血丝,手执土红色的茶壶,俨然一个“古人”。但先生还是会笑的,他经常给我们讲《今古奇观》里的故事,偶尔也讲几段《聊斋志异》里的,但我全忘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讲过一个完整的故事。
  住在城市的楼房中,很难找到贴春联的地方,因此只要有时间,每个春节我必回老家。如今的山村虽说会写字的人多了,但却很少有人家要请人写春联,因为集上到处都可以买到印刷好的春联。我属于怀旧的人,每年的春联必亲手写好贴上,才觉得过了一个真正的春节。而且,我绝不抄对联书上的现成句子,每年都撰两副新联贴在门上,不考虑文采对仗之类,自己高兴就行。今年撰一联云:雾织轻纱田园若梦;苗泼重彩岁月似花。村中一个会写毛笔字的老师说,这字有点像老先生的了,我忙给他作揖:“我怎能与老先生比呢?我连四书五经还没有通读,字写得也不够端正,而且也难成‘大人’!”那老师说:“写字就是要有个人的风格,不然就写死了。”
  我似懂非懂。
  可是我喜欢乡下的春节。那里有火红的春联,有才开的报春,有放任的豪饮··· ···

(伍 任摘自《民族时报》2004年1月14日)

分享到:
两句话(第43页)
女红垫(第41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