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华
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出生在一个乡村的书香门第。祖父、父亲都酷爱诗书,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勤奋好学,养成了“幼志在诗书,吟咏不去口”的学习兴趣,被人称做“童子诗生中,傻气万人一”。
当时临川城内有位大家闺秀,名叫蕙蕙,不仅容貌出众,且饱读诗书,颇有才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此,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都想娶她,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但蕙蕙见那些纨绔子弟们一个个胸无点墨,整日只知吃喝玩乐,十分厌恶,一心想找个有文才的后生为侣。于是,她便想出一个对联择婿的办法,并让人传出话去:本小姐以才选婿,贫富不论。接着,蕙蕙以围棋为题,拟了一个上联,贴在门外的大街上。那上联是:
“黑白相间,看去不分南北。”
一连几日,前来答对的不计其数,但就是没有一条下联能让蕙蕙满意。几日后,乡下的汤显祖也听到这个“对联择婿”的消息,为了试探蕙蕙小姐,他故意扮成一个穷要饭的模样。
汤显祖来到城内,挤过人群,看了看墙上的上联,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下联,就提起旁边备好的笔墨,很快写了下联:
“青黄不接,走来讨点东西。”
佣人将下联传进府内,蕙蕙小姐一看十分高兴,下联不仅对得非常巧妙,而且书法也极有功力。然而蕙蕙的父亲有些遗憾,下联虽好,可惜是一副讨饭叫花子的腔调。可是蕙蕙却不在乎,让家人将汤显祖请进了府内,要进一步试探他的文才。忽然,一只小花猫溜进房来,卧在蕙蕙的脚边。蕙蕙想了想,踢了小花猫一下,然后对汤显祖道:
“踢猫三寸足。“
汤显祖未加思索便对曰:
“打狗一尺鞭。”
蕙蕙的父亲一听心中更恼:哼,还是个讨饭的腔调!既然满腹经纶,怎么就没有宏图大志呢?他皱了皱眉头,亲自上前出了一个上联:
“云中唳白鹤。”
汤显祖又当即对出:
“篮内盘青龙。”
对方乍一听,“龙”倒不错,又仔细一想,糟糕!青龙就是蛇,蛇入篮中,还是叫花子嘛!他有些发火了,想了一下又出了上联:
“午朝门外,排两班文文武武。”
没料汤显祖略一思索,就对出了下联:
“十字街头,叫一声爷爷奶奶。”
这可真是讨饭讨到底了!蕙蕙的父亲十二分懊恼,真想把汤显祖逐出门去,又怕女儿生气,悻悻地跺了一下脚,拂袖而去。
这时的蕙蕙,倒觉得汤显祖虽然贫穷,但才思敏捷,相貌端庄,早已芳心大悦。可是不知汤显祖对自己是否有意,抬头望了一下窗外的一片竹林,灵机一动道:
“竹本无心,皮外多生枝节。”
汤显祖自然听出弦外之音,马上对道:
“藕自有窍,腹内满藏情丝。”
对联十分工整,“藕”与“偶”又是谐音,蕙蕙听后更加高兴,同时也从“藕”字中受到了启发。只见她款款移步,到厨房中拿来一节莲藕,一根鲜笋,又到后院池塘中采下一片荷叶。回到房内后,她摘下墙上的竹箫,与鲜笋放在一起,再从床下拿出一只绣花鞋,用荷叶将鞋盖住,只露个鞋尖,让汤显祖猜猜这副“哑谜联”。
汤显祖沉吟了一会儿,微微一笑,对蕙蕙道:
“仙子吹箫,枯竹节外生玉笋;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蕙蕙听后不禁喜形于色,非常佩服汤显祖的才华。她又想看看他的书法,便对汤显祖道:“我再出一个上联,你的下联要写在纸上。”言毕拿起竹箫,连续吹奏了好几段曲子,然后出了上联:
“坚竹为箫,六孔吹来千段曲。”
汤显祖心中暗付,走到案前,从笔筒中取出毛笔,饱蘸墨汁,挥洒自如地写出了下联:
“柔毛作笔,一支写出万言书。”
妙,太妙了!谁说人家只是一副讨饭的腔调,他日定能金榜题名,誉满天下!蕙蕙小姐满心欢喜,快步来到后堂,向父亲倾诉了自己对汤显祖的爱恋之情··· ···
新婚之夜,花烛通明,汤显祖送走贺喜的同窗好友,高兴异常地迈人洞房,掀开新娘蕙蕙的盖头,含笑施礼道:“今日良辰美景,你我结百年之好,可谓天作之合。”说罢拉住蕙蕙就要上床休息,却被蕙蕙止住,含情脉脉道:“今生得遇郎君,心愿足矣。不过,还需对个对子,才可上床。”
汤显祖让蕙蕙赶快出联,蕙蕙看了一眼房中燃烧的红烛,款款吟道: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化。”
汤显祖听后,一时还无法对上,不由低头沉思,哪知刚一低头,看见了蕙蕙脚上的绣花鞋,顿时来了灵感,立刻对出了下联:
“花鞋绣凤,天边凤从地边飞。”
蕙蕙频频颌首,含羞放下红罗帐子,扭头吹灭了床边的红烛
(宋晓东摘自《故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