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6月
14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10期

皇帝与药名(第31页)

发表于 2022-06-14 • 字数统计 1497 • 被 339 人看爆

皇帝与药名

河边柳


  金寄奴 南北朝时宋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刘裕年幼时家里很穷,经常靠他去割野草做煮饭的燃料。传说有一天,刘裕在割草时看到一条巨蟒,他用柴刀去砍,蟒蛇受了伤,一闪身就不见了。次日,刘裕又去砍柴,忽闻密林深处有杵臼声,他寻声前去,见两个青衣童子在捣药。刘裕问他们捣药做什么用,那童子道:“我家主人昨日被人砍伤,要这种草药敷治。”刘裕听到这里吓了一跳,忍不住叫了一声,吓得两个童子急忙逃窜,丢下了草药。后来刘裕驰骋疆场,在南征北战中,他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受伤战士。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草药叫什么名字,大臣们提议:“这草药是皇上发现的,就以刘寄奴作为药名吧!”因刘字繁写为卯金刀,故又名为“金寄奴”。江东人又呼为“乌藤菜”。
  秦王试剑草 传说隋朝末年,李渊次子李世民(秦王)带领兵马征战所向披靡。一日,他令部队在西山寺前小憩,忽见西山寺上洞中住着一千年古猿。那古猿看出李世民乃真命天子,就献上一口宝剑。秦王接过宝剑不小心割伤了手。鲜血直流,便随手丢了宝剑,恰好丢在古猿的脚上,也割了一道口子。古猿不慌不忙从寺庙墙脚下扯了一把野草,用双手揉了揉敷在伤口上,血就止住了。秦王也仿效古猿的做法,果然灵验。后来,秦王在东征西讨的战场上,就是靠这种草药治好了士兵的伤口。将士们为了感谢秦王的恩德,将这种草药命名为“秦王试剑草”。又因为草药的叶儿像鹿蹄,亦称“鹿蹄草”。
  罂粟子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月,李世民为了统一中国,马不停蹄地又去攻打西秦薛举,不幸在战场上负伤,被当地一位老人所救。老人在锅里炒了一把比米还小的东西递与秦王,说:“请将军服用此物,可治伤痛。”秦王依言服下,一觉醒来,伤口果然不痛,并已结痂。李世民做了皇帝后,率众赴深山面谢老人,当他来到当年养伤的草屋
时,只见门上挂了一把锁,还贴着一首顺口溜:“黎民罂粟子,罂粟子黎民,愿君永不忘,江山牢又稳。”李世民对草屋深深地鞠了一躬。时隔不久,朝廷传下圣谕,封罂粟子为“御米”。后来,人们又把它的壳叫“御米壳”。《本草纲目》上载,因其状如箭头,中有细米,故又称“米囊子”。
  骨碎补 五代十国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也命名了一种草药。一天,卫士们围着狩猎场,争看皇帝射鹿。突然从山谷树林中蹿出一只凶猛的金钱豹,吓得皇帝宠妃从马上摔下来,把左脚摔成骨折,皇帝急得手忙脚乱。正在这时,一名出身民间草医的卫士跪在皇帝面前献计,从山冈上采来草药,捣烂敷在皇妃的伤口上,很快会血住痛止,不几日,便可行走自如。皇帝大喜,问卫士此草药叫什么名字。卫士说:“启察万岁,此药尚无名字,请皇上恩赐。”皇上捋着胡须,笑着说:“此药能把碎骨补起来,就叫‘骨碎补’吧。”后来,药圣李时珍又根据其形状将其命名为“猴姜”。有的地方叫“猢狲姜”,或称“石毛姜”。
  白头翁 公元1359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战斗失利,退到浙江开化县古田山区。时值阴雨连绵,由于饥饿和寒冷,一大批士兵得了痢疾,卧床不起。正在朱元璋焦急之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带着儿子,挑着满满两箩筐草药走进军营,适逢朱元璋视察军营路过此地,便如实相告:“此草药长在山坡荒地,田头地边,若将此草根与马齿苋、茶叶一同煎服,可医治痢疾。”朱元璋一听大喜,传令各军营按老汉送来的草药去采挖,洗净后与马齿苋、茶叶煎熬,嘱患病的士兵服用。没出两日,士兵们都康复了。
  一日,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叙旧,谈起那白发老汉的草药帮了他的大忙。刘伯温问朱元璋草药叫什么名字,朱元璋拍着脑门笑着说:“我当时也没有问那白头老翁,就请爱卿起个名儿吧!”刘伯温说:“就依万岁所说的,叫‘白头翁’吧!”

(张天雁摘自《知识窗》2003年第8期)

分享到:
台湾人说话挺斯文(第32-33页)
六张地契(第30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