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池
某网站曾经做过一个“民工受歧视原因”的网民问卷调查,有83%的人列举了诸如民工“偷东西”、“随地吐痰”、“语言粗俗”、“没文化”等等受歧视的理由。仅有6.9%的人指出:民工更需要城里人的同情和宽容。
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歧视民工的现象。例如:某市多家报刊亭深夜遭洗劫,警方把租住在附近的民工列为重点嫌疑对象,居民更是对民工模样的人严加防范,可是一群正在砸抢报亭的少年被警察当场抓获后,人们震惊了:竟然不是民工作案;在南京某工地干装修活的民工们,每次出入大楼都要被保安查看出入证,还要背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而其他人出入则不被阻拦;北京朝阳区村边一厕所外墙写有“严禁民工上厕所,违者罚款50元”字样的标语,村里还曾派人守在厕所门口,只要看到头戴安全帽的民工就不让进··· ···
这些歧视民工的现象,令人震惊和气愤:农民咋的啦?他们一不偷,二不抢,在城市里凭力气干活挣点工钱都不行吗?为什么要这样歧视他们?
谁也不能否认,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洒下了辛劳的汗水。而长期以来,在城市人的心目中,民工只是一群边缘人。城里人下岗时,就觉得民工抢走了自己的饭碗;当人们抱怨治安状况时,又觉得民工就是社会治安恶化的根源;当感到城市脏乱差时,也觉得民工的素质影响了城市文明··· ···只有每年春节,大批民工突然离城返乡时,才发现原来城市离开民工,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保姆雇不到了,煤气没人换了,菜市场的小贩突然少了··· ···农民,本来与工人、商人一样,只是一种社会职业,却硬是被我们附加了太多的东西。一句“你回家修地球去吧!”就是一些城里人很“到位”很“文明”的对民工表示的轻蔑。
是什么让城里人一边享受着民工进城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一边却把轻蔑的眼光、恶劣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规则心安理得地加在民工的身上?我们知道,我国的二元结构的人口管理办法,让农民一出生就被锁在土地上,只能靠“土里刨食”找饭吃。而城市居民则享有国家的福利和补贴,即使失业也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城里人在农村人面前,有优越的“身价”。城里人把乡下人叫做“阿乡”、“土老帽”等等,就直接体现了他们对农民的歧视。
公平地说,一味地把巴掌拍向城里人,说他们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和谅解,有失公允。个别民工本身素质不高,大批民工进城后,给城市的居住、交通和治安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民工中有人犯罪,就像城里人也有人犯罪一样,这不能成为歧视民工的理由。我们是否想过,像民工当中的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感到生存艰难、贫富拉大,感到不公正、不公平时,是否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当这种不平等导致不满和抱怨积聚时,是否会造成社会危害?受害的是否还是社会本身?是否还是我们自己?
站在民工的角度可以看到,城里人对他们的歧视是民工们最感到“窝心”的。面对歧视,民工们很容易产生出强烈的受辱感,因而产生报复心理。
民工现象是我国国情决定的,站在农民的角度说,进城打工也是摆脱贫闲、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城里人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民工,可是,农民进城打工常常受到岐视。作为城里人,应当克服潜意识中瞧不起农民的思想。城里人与农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更何况相当多的城里人上溯三代其实也是农村人。
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法律上着手,依法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清除限制、歧视民工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对那些歧视、虐待民工的雇主、用工单位严肃查处。农民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周瑞丰摘自《天地人》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