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民俗诸神中,财神的知名度比较高。在世俗人们的心目中,财神可以和福禄寿三神相提并论。在民间,财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财神,一类是武财神。
文财神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手执如意金钩,身穿蟒袍,足登元宝,五绺长髯,飘落胸前。他与天官的区别是;天官神态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面目严肃,脸庞清瘤,据说这就是比干。
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正耿直。比干见纣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常常直言劝谏。对于比干的劝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有一次,比干强谏,谏得纣王大怒,说道:“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个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有七个窍!”说完,便叫人把比干的心挖了出来。比干心地纯正,率直无私,是我国上古时期最有名的大忠臣。因此,后代世俗将其奉为财神。比干成为财神,并非本人是个头号财主。民间传说,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掷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福。他虽然没有心,但因吃了姜子牙的灵丹妙药,并没有死去。因为没有心,也就没偏没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和称赞,并被人们供奉为财神。
另一位文财神,倒是曾经从商、发了大财的大富豪,他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范蠡本是越王勾践手下的一位大臣,他足智多谋,帮助越王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就了霸业。越王大赏功臣,但是不见了范蠡。原来,他隐姓埋名逃到齐国去了。在齐国,他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因为他是在功名利禄场中经受过风吹雨打的,把金钱看得很淡薄,所以他三次发财,三次都把所得的钱财分散给穷人和亲戚朋友们。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于民,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被奉为文财神。
在民间,武财神多指赵公明,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但是他成为财神,却源于元明期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该书中所描绘的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这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形象。在《封神演义》里,赵公明是峨嵋山的道仙,他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海珠、缚龙索等“法宝”。姜子牙斩将封神时,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手下有招财、纳珍、招宝、利市四位正神,他们专司“迎祥纳福,追逃捕亡”。至此,赵公明已真正有了财神的模样。
至于赐财功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深受人们欢迎。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铁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等物,以显示财源茂盛的气氛。
此外,民间还以关公为财神。关公是一位“全能”神明,财神是其功能之一。崇拜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发财,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旧时除夕之夜,人们总要“迎财神”、“祭财神”,以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在北方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大年五更开房门,
高高兴兴迎财神。
摇钱树上拴金马,
聚宝盆里站金人。”
所有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财神这位吉祥神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其崇拜的程度。
(姚进望摘自《求吉避凶吉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