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7月
27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6期

走马观伊朗(第18-19页)

发表于 2021-07-27 • 字数统计 3114 • 被 489 人看爆

走马观伊朗

晓 鸣


妇女个个是“奈(耐)温将军”

  赴伊朗前夕,我被告知:去伊朗要穿风衣、戴头巾。我有些将信将疑:大夏天的,我又是外国人,不穿没关系吧。恰巧苟皓冬先生从厄立特里亚归来,他可算是资深的外交官了,曾常驻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伊朗。于是我向他请教,他一脸严肃地说:在他驻伊朗期间,有一位拉美国家的外交官夫人忍受不了当地的习俗,不戴头巾便上了街,结果被革命卫队抓住涂了一脸黑墨。听他这么一说,我立马老实了,特地借了一件黑风衣,找了一块素色头巾,这才坦然上路。
  到德黑兰的第一个早晨,我和同事一大早就上街拍照了。这一天是星期五,是伊朗的休息日(星期四、星期五为伊朗的休息日),大街上行人寥寥。但时不时地见到骑摩托车的男子身后,带着一位黑袍包身的女人风驰电掣地驶过,黑袍随风飘舞,别有一番潇洒。我穿着风衣边走边拍,走了大约一里路,就已大汗淋漓、全身湿透了。此前我一直自诩为“奈(耐)温将军”,“五一”脱毛裤、“六一”脱棉毛裤,绝对属于最不怕热的二类,可现在与伊朗妇女比起来,我甘拜下风。那些穿黑袍(无袖,像一块大黑布,但也经过了适当剪裁)的女人,里面仍然是一件长及脚壑的长衫,并且一定是长袖;再加上里面的衬衣,一位妇女至少要套三层衣服,伊斯兰教义的《服饰法》对妇女的着装有严格的规定,服饰上越规范者,表明她对宗教越虔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伊朗社会对妇女的着装越来越宽容。过去,对不穿黑袍者要鞭笞74下,现在不穿黑袍者大有人在,许多人把黑袍换成宽大的黑风衣,头戴黑头巾,也有穿其他颜色风衣、戴花头巾的,当然颜色都比较暗。也有一些时髦一点的,穿着合体的风衣,露出明显的腰身。就连伊朗的女副总统埃博特卡尔夫人的装束也不那么传统,她会见我们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副总统阁下穿着黑长袍,但戴的头巾却是墨绿色的,从露出的袖口可知,她穿着豆绿色的长袖衬衫。
  伊朗的女孩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要按照伊斯兰教义的规定着装了。中年以上的妇女大都穿黑衣袍或长及脚壑的风衣,但一些十几岁的女孩则比较爱俏,其标志是穿短风衣、牛仔裤。风衣再短,也要盖臀,这是最起码的,我从未见到一位妇女的上衣不盖臀,更没有见到一位妇女不戴头巾。不戴头巾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不论本国妇女还是外国妇女,概不例外。代表团中的一位女士在上飞机时,不觉中头巾脱落了,立即有一位男乘务员走过来对她说:“对不起,你的头巾··· ···”另一位女士回到饭店时刚一钻出车,开车门的饭店服务员就用手指着他自己的头,提醒这位女士戴上头巾。
  总之,女人不戴头巾是不可容忍的,似乎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在我们参观德黑兰文化中心时,发现不少女孩子在那里学习,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她们时,她们全都下意识地整理一下头巾,把头发包好,不论是十七八岁的大女孩,还是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一概如此。我们在参观文化中心的一个体育馆时,主人说只许女士进入。原来这里有几十个女孩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空手道,于是我们几个女士跑进去一通拍照。突然,不知从哪里冲出一个50多岁的妇女,她生气地比画着什么,陪同的一个女孩立即挥手让我们出去。与此同时,陪我们参观的文化中心主任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在此后的参观中,他两次提醒我们:空手道的照片不能发表,因为女孩们没有戴头巾。直到我们保证决不会发表那些照片时,主任的脸上才露出笑容。
  在飞往基什岛的飞机上,不知何故,飞机迟迟不起飞,机舱内闷热无比,乘客们被热得汗流满面,我们代表团的几位女士热得索性全摘下头巾凉快,尽管看到男乘务员面带愠色,也不管不顾了。坐在我前排的一个伊朗女孩不停地扇着扇子,以不使较重的妆容被汗水冲掉。我静静地观察着,看她会不会热得摘下头巾。热得不行的时候,我看到她将头巾的结解开,手抻着头巾的两个角,使劲地对着扇,但始终没有摘下头巾。在基什岛的一个参观点,室外41℃的高温,一位女士画得过重的眼圈已经变成“熊猫”眼,她不停地用面巾纸擦着汗,但也没有摘下头巾凉快一下。
  我真是佩服之至,这些“耐温将军”!她们不折不扣地严守着伊斯兰教义,忠诚地信奉着她们的信仰。除了宗教,还有什么力量让人这么忘我?


有商不奸

  俗话说:无商不奸。但在伊朗,我真的见到了有商不奸。在一家艺术品商店,我的同事们把仅有的几块方桌布买光了,我让店员给我拿另一种颜色的桌布,他对我说:“这种不好,不是伊斯法罕生产的。”我恍然大悟,记起来伊朗前,就看到介绍材料上说伊斯法罕的桌布最有名。这位店员的解释,真的让我感动。伊斯兰教明确规定买卖要公平,反对商业中的欺诈行为:“你们不要以欺诈的手段侵占别人的财产,除非是双方自愿的交易。”其实如果他不告诉我商品的产地,也不能说他奸,因为毕竟是我要买的,他也并没有向我推销,我买他卖,公平合理。可他却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宁可自己丢了一笔买卖。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我觉得他的行为不仅表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的店是个有信誉的商店,更表明他的国家是一个诚信的国家。他为他的国家争了光。
  在基什岛,我和同事乘出租车到海边拍照,下午时,我们问司机多少钱,结果由于语言不通,说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我拿出一张5000里亚尔的钞票,递到司机面前问:“OK?”他回答:“OK。”我和同事大笑着下了车,边走边说:“闹了半天他还是懂一点英语呀!为什么他开始就不说英语呢,他不会坑我们吧?”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问了一位陪同我们参观的当地人,他了解了我们乘车的起点和终点后说:“差不多。”看来是我们多心了。由于在国内经常挨宰,因此我们的防范心理特别强,“防人之心不可无”成了我们的信条,对陌生人没有任何信任感,然而在伊朗却不是这样。
  一天,我走进一家艺术品商店,店里只有一位店员,他给我拿出一摞桌布,让我挑选,但我对花型都不满意。于是,他让我等一下,他到楼上去拿新的。这时,店里只有我一个人,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伸手可及。我想,他为什么放心地上楼,难道他不怕我把柜台上的东西装入我的背包?他为什么信任我?一旦被人信任,我反而不自在起来。我可悲地发现,我已经适应了不被别人信任,适应了被人怀疑,把不正常当正常。现如今国内的商店里大都设有自选的购物区,售货员往往不是帮助顾客选购商品,而是像防贼一样紧紧盯着顾客,如果你不修边幅,那就更糟,会被当成重点防范的对象;购物还不能匆忙,否则就有几双眼睛同时聚焦在你身上,把你当成随时准备逃之天夭的贼。我在位于国际展览中心旁边的家乐福超市购物时,两次因为购买牙膏被收银员小姐打开牙膏盒检查,看里面是否偷偷塞了什么东西。当第二次被检查时,我终于忍无可忍,找到一个女主管,问她超市到底有没有购牙膏一定要开盒检查的规定,对方随口说“有”,我让她出示文字的东西,她说给我去找,但一去不返,让我等了20分钟。时间赔不起,无奈只得愤愤离去。
  而在异国他乡,我感到了信任,受到了尊重,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伊斯兰教义规定,对偷窃者的惩罚是“割掉窃贼的手”,刑罚相当重。在德黑兰,我遇到一位来自南京的贺先生,他在伊朗做摩托车生意,他告诉我:“伊朗没有小偷。”这使我想起我在巴扎(伊朗的大集市)参观时,忘了拉上背包拉链,在市场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挤了一个小时,但包里的护照、美元一样也没少。因此我相信贺先生的话是真的,伊朗人不偷别人的东西,也不怀疑别人偷他的东西,他们对人充满真诚和信任。于是,我在这家艺术品店买了原本打算买的双倍商品,以回报这种信任。
  由此我想到,人是需要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而道德的力量来自信仰。伊朗98.9%的民众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伊斯兰教义中有许多引人向善的条文,这无疑对伊朗社会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亚玲摘自《世界博览》)

分享到:
叫卖声声(第20页)
因为付出而得到(第17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