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传
阳春三月,花红树绿。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中越边境采访,并深入到了越南的芒街、河内、海防等地实地考察,真实地感受到了越南经济的发展状况。
越南,这个国土呈瘦长“S"型的国家,陆地面积大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面积和人口。虽说越南的土地面积是约为我国的1/30,它的行政区划却有57个省和4个直辖市;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有54个民族。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能紧密团结起来,从零开始,努力发展经济,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越南本身就是个传统的农业国,除富有一些矿产资源外,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可言,尤其在久经战火后,农业的发展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战后越南一穷二白的面貌比我国刚解放时的情况还要糟。越南政府为摆脱贫困,着手发展经济。由于所实行的一些政策出现错误,加之所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大,故发展的步伐十分缓慢。1985年时,越南的通货膨胀率剧增到500%,接近崩溃的边缘。而这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显现出成效,国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给越南带来了有益的启示。由于中越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而,越南完全按照“中国模式”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全面发展经济。
1986年,越共“六大”后,越南在农村推行土地承包制,向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并规定50年不变。在城市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对国营企业重新注册登记,放宽自主经营权,收缩国企规模,关闭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国企进行承包租赁、股份制;允许私人和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开放金融市场,吸收和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经过这些年来改革的不断实施、完善和发展,越南的“革新开放”已与中国完全接轨,并处在了同一水平和层次上,只是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的水平。2001年,越南的财政收入是60亿美元,人均产值为400美元;但是,越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亚洲仅次于中国,2002年的GDP增长接近7%。目前,越南提出的口号是:不惜一切代价,快速推动经济的发展,5年之内赶超中国的南宁,力争在2010年时,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翻一番。记者在越南走访时,似乎听到了这种追赶的脚步声。
我们从东兴口岸入关,进入越南的芒街市,然后坐车抵达河内、海防等地。
芒街,这是一个与中国相邻最近的一个重镇,两地仅是隔着一条窄窄的小河,在友谊桥上只一步就过了国境。这个边陲城市是越南革新开放后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起来的,是越南一个开放的窗口,可以与中国做边贸交易。说是越南的一个重镇,实际看上去倒像是中国的一个小县城。因为这里的店铺所经销的商品绝大部分是中国产品,越南人喜欢中国产品的质优价廉。
记者在逛芒街的一个个店铺时,发现这里的生意人都会说中国话,便感到惊诧。一位越南导游告诉我说,芒街许多越南人都会说一点中国话,再就是许多店铺的营业员本身就是越南老板聘请的中国人在做生意,也有的店铺就是中国人开的。在一个小食品店里,记者与南宁来的胡老板聊了一阵。他告诉我说,从芒街进入越南的旅游者数中国人最多,加上在这里做生意、打工的中国人,在芒街,中国人甚至超过了越南人。我们在芒街感觉与在国内没有多少差别。
还在南宁时,就听到一些朋友介绍说,越南有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三条”,即公路苗条、房子苗条、姑娘苗条,等进入越南后,发现这个比喻实在是恰如其分,这多少折射出了越南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芒街到河内不过300来公里,汽车却要行驶10多个小时,原因自然是路况差。这条路不仅狭窄,而且弯道多。越南现在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也没有形成发达的公路网络,最好的公路也只是接近于我国的一级公路。不过,越南人也深知中国那句“要致富,先修路”的要诀,正在修建河内通往胡志明市、海防市、岘港市的高等级公路,铺设出一个公路网络骨架。估计这些公路的完工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
越南的房子大都是清一色的两三层楼的法国式的洋房,建得又瘦又小。这种红瓦黄墙的法国式楼房,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到处可见。越南导游告诉我们,因为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了100多年,所以在住房上依然还保留着这种法国格调。就是在首都河内,超过4层以上的房子都不多。稀稀落落点缀的几栋大厦都是外资兴建的五星级酒店。国内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越南任何地方都是绝对看不到的。
说到星级饭店,国内的游客事先得把期望值往下调一两个档次。越南的五星级、四星级酒店是不能与国内的五星级、四星级相提并论的。不管是在河内还是在海防,这里的三星级酒店在国内就是上不了星级的普通饭店而已。记者下榻河内的三星级西湖宾馆,虽然规模还可以,但是里面的陈设和管理水平在国内充其量只能算是星级以下。在海防,记者所住的三星级鸿庞宾馆,就只是国内的一个普通的招待所。越南的高档宾馆都是韩国、日本、法国等外资兴建的。
越南人很苗条,不仅姑娘如此,连男人也一样。这与越南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越南的饮食特别清淡,他们不是炒菜,而是用水煮菜,食油放得很少;加上他们又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这种缺乏营养的饮食方式,自然使人变得很苗条。所以,走在越南的大街上,胖一点的女人找不到,大腹便便的男人也难觅踪影。
越南公务员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概500元左右,其他职员收入略低于公务员。但是,随着近几年革新开放政策的实行,也有一批越南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兴办私有经济而率先致富。尽管他们没有中国的富人那么富有,人数也没有中国的那么多,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地为许多越南人做出了勤劳致富的榜样。
越南的工业只占GDP的12%,主要是从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造船工业,其他的工业几乎一片空白。记者一行在越南的公路上来回跑了600多公里,难得看到一家工厂,偶尔看到一两家企业都是外资或合资兴办的。在河内、海防等城市,记者发现这里的市政设施很不完善,国内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的IP电话,在这里根本看不到;有线电视网络也没有形成规模;就连贯通全市的公共汽车都不多。这么多的空白领域,对投资者来说机遇随处可见。有人称越南是最后的一片投资热土,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的确如此,越南急需大量的外资来投资开发那些空白的领域,而且对引进外资的渴望非常强烈。越南政府为吸引外国投资,开放了国内所有的市场,并将外国企业在越南租用土地的期限由20年延长到了50年甚至70年。宾馆、交通、电信、基础工业等,都是越南吸引外资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些项目是关系到越南极大改善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的核心。
越南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除政策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一大批港台老板在越南投资兴办制衣厂、制鞋厂、玩具厂等,所雇用的工人月工资只有20~40美元左右,这比国内的劳动力低了一半多。有一位台湾的黄老板,看到越南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这么低,一口气在河内和胡志明市办了4家服装、鞋帽厂,还娶了个越南姑娘做妻子。一大批外国人涌入越南投资办厂后,不少人都与越南人通婚。这对越南而言,涉外婚姻也是吸引投资和扩大投资的一个方面。据说,现在越南嫁到中国、新加坡等地的新娘有近10万人。
中国与越南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有最容易沟通的语言。目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已成为越南革新开放的蓝本,可以说,如今的越南就是中国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翻版。虽然中国与越南的边贸交易频繁,但是,中国内地在越南真正的投资却不多。现在,越南的外资有400亿美元,其中排第一的是新加坡,接下来的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中国内地排在了20名以后,仅为2亿多美元。中国还是忽视了自己眼皮底下的投资热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内地企业都没有发现越南的投资机会,最先进入越南的几家中国内地企业在越南就做得相当成功。比如最早进入越南的重庆力帆集团的摩托车,在越南就销售得很不错,光直接销售就突破了5亿多人民币。TCL集团的彩电、新希望集团的饲料等,在越南都非常畅销。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企业在越南投资的话,现在都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了,新加坡、中国港澳台、日本、韩国等地商人在越南都收获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购买力的不断增强,越南已经成了一个对世界各国都充满了投资魅力而又潜力无限的大市场。在越南投资,无疑将给投资者带来稳定、丰厚的回报。
(刘 星摘自《金融经济》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