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12月
24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8期

载不动的乡愁(第18-19页)

发表于 2021-12-24 • 字数统计 2261 • 被 427 人看爆

载不动的乡愁

姚灵芝


  昨夜,一阵电话声响起,传来了乡下哥哥略带哭腔的声音。嫂嫂病了,哥哥实在乱了方寸,向城里的我求援。问清了病情和病因,放下电话,我有种心痛的感觉,为了哥哥嫂嫂,为了生活在家乡那一方土地上勤劳而又闭塞的乡亲。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曾经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富裕村庄。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地肥水美,再加上乡亲们的质朴和勤劳,家乡最早给予我的便是一种富足、甜美的生活,一种无比优越的自豪感。那时还是大集体,但我的家乡似乎已走在时代的前列,虽然还是集体合作,但合作中有分工,分工中又有合作,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乡亲们那向前奔的劲头让人惊叹。一年下来,家家都会有一份颇丰的收益。在别人都还在为温饱问题困惑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劳动日值却达到近两元。两元钱在现在看来,也许仅仅是城里人的一顿早餐,甚至不足,但在当时,那却不亚于一个天文数字,家乡的人不管走到哪儿,一提起自己的村子,足以让人羡慕得要死。记得,作为县里的模范村,县里还专门为我们村出了一本小册子。封面上一望无际的平展展的土地上翻腾着金色的麦浪,土地的尽头是一辆火红色的拖拉机。那金色的麦浪、那火红的拖拉机会让你感觉到今生今世不再会挨饿受穷,今后的日子定会是红红火火。这本小册子曾让我自豪了许多年。在我走出村子去外地求学的时候,不管有谁问起我的家乡,我都会以那本小册子做表白。我敢相信,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辉煌的历史。
  土地承包到户了,改革开放了,我也离开了家乡,但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有一个固有的观念,我的家乡一定会与时俱进,甚至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我将永远以我的家乡为骄傲。但随着日月的变迁,随着从家乡传来的一个个消息,我的这种自豪感却在一点点消失殆尽,而化作一缕缕乡愁。这乡愁一日日强烈起来,我几乎无法载动。
  时至今日,我不知道我该为家乡那段光辉的历史骄傲还是反思。确实,那段历史曾让我那样的引以为荣,但是就如中国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先进的文化科技让中国人足以自豪,却在最后的闭关锁国中让列强践踏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样,我的家乡也正因为有了这段历史而自恃,因而把自己封锁在这仅有的土地上总也走不出去。那种偏执的爱恋土地的情结甚至到了发疯的程度,让人感到恐惧。黄河滩,远村近邻贫瘠的土地几乎全让他们承包了,他们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土地,认为土地可以给他们一切。
  在当年的贫困村村民一个个走出村庄出外打工,赚回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份份丰厚的资产、一份份轻松自在的生活时,我的乡亲们依然死守在他们爱恋的土地上,种着他们的老三样:小麦、棉花、秋作物。那一年的庄稼是孩子的学费,是全家的生活费用,是盖房娶媳妇的资本,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时间刚过半夜,一家家门儿便吱吱呀呀地打开,天刚亮,他们已在满是露水的棉田里奔波了几个时辰,为棉田喷药;烈日酷暑下,他们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汗水如雨而下;在黄河滩上搭一顶帐篷,就地为营,备一些简单的餐具,便不管刮风下雨,,一离家就是半个月、一个月,侍弄着他们的庄稼。什么“锄禾日当午”、“披星戴月归”已远远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辛苦。如果老天爷再不帮忙的话,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叶老笔下那《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丰而不收的情形就会一次次出现在家乡的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曾为这种难以忍受的辛苦和无奈而动摇过对土地的信赖,但一年下来那不多不少能够填饱肚子的收获又足以让他们把这种生活继续下去。每每看到他们,我都有种心痛的感觉,我为他们着急,为他们犯愁,却又无可奈何,我无法说服他们走出来,他们对这样的生活似乎已很满足。我只能把这浓浓的乡愁化解在我的每一个日子里。在干旱时,我祈祷老天爷给他们以甘甜的雨露;在不需要雨水的季节,我又企盼老天爷给他们以灿烂的阳光;我曾不切实际地幻想农产品的价格会一升再升,让他们辛苦一年后能有一份最好的收获。但那浓浓的乡愁依然无法化解。
  我不能说我的家乡不如以前,毕竟家家几乎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毕竟家家都拥有了从前想也不敢想的家电,但那是一种怎样的富有呢!为了节省两毛钱,他们宁愿多跑十里路去买一件日用品;为了节省钱,他们宁愿顿顿吃那只有咸菜和辣椒的饭菜。那是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甚至可以说是一笔亏本的生意啊!那是他们用十倍于别人的辛苦而只换来别人用一份的劳动就可得到的东西,那是他们省吃俭用用亏待自己的身体换来的呀!那富有饱含着乡亲们的血和泪。长期的过度劳累让家乡的乡亲人脸上都写满了沧桑,你无法将他们的年龄与他们的沧桑对上号。更有一些年轻的壮年的人倒下了,那一年冬季从家乡不断传来的噩耗让人心悸。更让人痛心的是,乡亲们并没有以此为戒清醒过来,反而越来越糊涂了。他们认为这是村子里的风水被什么破坏了,得罪了哪位神仙。因此,那敬神驱鬼的香烟便会不时地从哪家升起,那种气氛弥漫了村庄。巷里的婶子突然变成了神,会看宅子,会相面,神秘莫测,越发让人心惶惶。嫂嫂正是因为身体不好,神人指点说什么宅子盖的地方不对,家里的家具摆放的位置不对,什么动土没有安祭土地爷,似乎这身体不好了,家里的一切都不好了。嫂嫂不堪心灵的重负,终日不思茶饭,精神恍惚,让哥哥六神无主,向我求援。我想告诉亲人和乡亲,如果世界上真有神仙的话,他们怎能忍心让你们这样勤劳的人儿受罪。但我无法说出口。
  我决定带嫂嫂出来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故乡的乡亲们也确实该走出去看一看了。
  家乡是每一位游子背上的行李,那里面盛满着家乡的一切喜和忧,但愿我的行囊里不再有那浓浓的乡愁,而是一份轻松和自豪。

((董 洁摘自《山西文学》2003年第6期)

分享到:
成功的秘诀(第19页)
吃的精神(第14-17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