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4月
24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6期

送祝米(第22-23页)

发表于 2024-04-24 • 字数统计 1508 • 被 77 人看爆

送祝米

鲁 人

  在鲁西南,谁家的媳妇要是怀上了小孩,其丈夫便开始利用农闲时间,欢欢喜喜地去做一个两尺长、半尺高、半尺宽的小木匣。然后刷上红漆,画上花鸟鱼虫,一旦小孩生下来,当天便让邻家的男童抱上小木匣,去到媳妇的娘家报喜。
  娘家人看到来客,知道女儿生了,高高兴兴地接过红色的小木匣,也不必问报喜的男童生的是男是女,只须打开小木匣看,便知端详。如果木匣里面红布裹的是一本书或一枝笔,说明是生了男孩;假如是一朵花或一把梳子,那必定是生了女孩。
  娘家所有的人看过木匣里的东西,便给木匣里装上满满的鸡蛋。报喜的男童重新抱上小木匣走后,娘家人便忙活开了。男人赶紧到集市上去买红糖、鸡蛋;女人们则支上鏊子,去烙一种碗口大小的小薄饼,熟后焦焦的、脆脆的,五个一摞,再用细红线捆上。
  到了第五天或第六天,大红巴斗子(柳条编的器具,盛水不漏,多用于装粮食)底层装上小米,放入鸡蛋,装进红糖,盖上一摞摞小薄饼。大红布一蒙,或用扁担挑着,或用自行车带着,娘家人男女老少衣着鲜亮整齐带上几个大红巴斗子,浩浩荡荡地去女儿家。
  一路上如遇不知其中原委的外乡人,心说这一不过年二不过节,这一帮人去哪里?于是,便走上前打探。娘家人便说:“女儿生了小孩,俺们去送祝米。”外乡人不解送祝米是何意,又问。娘家人便笑着说:“俺也不知道,老辈人都这么叫的。”这一天,生了小孩的媳妇家也最为忙活。院子里早已支好桌子,摆上酒席。来了客人,看过新生的小孩,便要送上五元、十元不等的喜钱。然后便去喝酒,吃菜,说些吉祥的话语,谈论些庄稼的长势。
  到了晚上,所有的客人们走后,生了小孩的媳妇家以及媳妇的娘家,都要煮上一大锅鸡蛋。熟了放进红颜料的水盆里,染红后再捞出来,拿到左邻右舍,送上两个红艳艳的鸡蛋和两摞用红线捆的小薄饼,也让乡亲们一同分享这添丁进口的喜悦。
  假如谁家新生的小孩五至六日内不幸夭折,娘家的祝米是不必送的。而那死婴也被认为是短命小妖精,要请村里的三四位老婆婆扔到荒郊野外。
  这都是早些年前的事了。因为那时村人贫穷,无钱去医院,只好请乡间的接生婆到自己家里接生,卫生条件又不好,小孩的成活率自然也就不高。因此,父母给孩子取名时,男孩多取些留柱、季柱、永存、长存、拴保、留根等寓意性很强的名字。女孩一般都不取名字,她们小时候叫大妮、二妮或三姐、小妹等。到长大出嫁后,则叫着她男人的名字,说是谁谁家里的。假如男人死了,则又叫着她儿子的名字,开始叫谁谁他娘。真遇有官家的事,要记下一位已婚妇女的名字,那么第一个字是她丈夫的姓,中间一个字是她娘家的姓,而第三个字则是所有妇人们通用的一个“氏”字。
  在早些年前的鲁西南,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至今生小孩还保留着一些旧日的习俗。一家媳妇如生的是男孩,那胎衣必定埋到院门口内侧,取“顶门立户”之意;而那生了女孩的人家,胎衣则要远远地埋到院门以外,俗称“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早晚要离开这个家。
  小孩刚会跑的时候,最开心的要数母亲了。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如今小孩终于离开了做娘的怀抱。你快看,小孩们喊着、叫着,在乡村的场院里、街道上光着小脚丫,一路歪斜着奔跑。而身后追赶的母亲却手拿一把菜刀,一步步跟随着,一刀刀去砍剁小孩留下的脚印。吃惊中,你也许要拦住那些举菜刀的母亲,担心她们伤了孩子。而每一位母亲听了,却都会笑着对你讲:“小孩生下来,双腿被一道无形的锁链束缚着,只有在孩子刚刚会跑的时候砍断,才能保证孩子们长大以后行走稳健,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跌跤、摔跟头。”
  多么美好的期盼啊,可怜这些乡间的母亲们,她们看似愚昧的做法,却倾注了对儿女们的一片真诚爱心。

(殷 莹摘自《北京文学》2004年第1期)

分享到:
城市印象(第23页)
男女在一起(第21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