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芳
在闽南,流传着许多民间用来观测节气及气象的农谚。明清两代,随着生活在这里的闽南人迁徙到台湾谋生,他们不仅带去了家乡的民俗风情,而且还把这些农谚传播到台湾,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将闽台两地民间共同的农谚采撷于此。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即逢农历每月初一如下雨,初二通常会放晴;若是初三下雨,则会一直下到十五,雨天的长短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农历上元日若下雨,清明节这一天通常是晴天。
“上看初三,下看十八。”农历每月初三或十八若下雨,就会继续下个不停。
“立春落(下)雨至清明。”立春之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时间雨量会比较多。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这是说由早晨的雾来预示晴雨天气。即春季的早晨若雾很大,则午后阳光充足。夏季的早晨若雾很大,则可预示夏季雨水较多,可能涨大水,损害农作物。
“春寒雨那躜(音:zuān,像泉水那样),冬寒雨水散。”这里是指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则很多;冬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则较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若春天满天黑云密布,冬季满天白云,则会细雨绵绵,下个不停。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若春天老是吹南风,夏天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虑。
“西北雨,落无过田岸。”夏季常见的雷雨若来自西北方向,下得快,停得也快,经常是东边下雨西边晴。
“二月初二打雷(方言曰“陈雷”),稻仔尾较重锤。”二月初二,闽南与台湾两地的民俗称为土地公生日,这一天如果打雷,则可预示早期的稻谷丰收可望。“较重锤”,指稻穗沉甸甸像锤子一样。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农历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会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农历六月初一若有雷鸣,年中台风会较少。
“七月初一,一雷九台来。”农历七月初一若有雷鸣,年中台风会很多。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之时,东边有闪电,表示无雨;西边有闪电,则有雨。北边闪也有雨,南边闪则少见雨。
“好中秋,好晚稻。”若中秋节之日月明朗,可预示晚稻丰收。
“重阳无雨一冬晴。”农历九月初九若不下雨,可预示此后雨量稀少。
“九月九港风。”农历九月若刮风,则相当厉害。闽南方言“九港风”是指风很大。
“十二月南风现报。”如果十二月间吹起南风,就会马上下雨。
(仇有样摘自《厦门日报》2000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