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乃三
我在市政府一个部门供职,所在单位主管婚姻登记、退伍安置等大小20多项工作,直接涉及到社会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天长日久,我便接待了不少来自家乡的亲朋好友和从未谋面的亲戚、老乡,同一所学校隔着好几个年级且根本不认识的校友。他们的准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拐弯抹角找到我必是有事相求。有些事很简单,且不需找人也该很好办理的事宜,为了“稳妥”也来先找我,这咱不好拒绝——帮着办!有些事根本挂不上边,因为我“管着”,也来找我,让我开绿灯实行倾斜政策照顾。人家从大老远来找我,明知不在政策范围之内,也不好当场拒绝,只得用委婉的言辞慢慢解释。还有一些事完全可以当场拒绝,但又因涉及当事人的利益,需双方合作进行“欺骗”。嗨,做个合格的让农民兄弟姐妹们都满意的城市人真难!
打开帮助农村亲朋好友、老乡、同学办事的记忆视窗,找人安置过志愿兵;领着办理过婚姻登记;还给他们买过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物品。查看这一桩桩、一件件,着实没有索取到什么“特殊优惠”。有些亲友们觉得满意,但更多的是不满意,不到位。例如,按咱这顶“乌纱”,在现阶段职工下岗多、安置困难的情况下,能协调把一个只懂军事技术、不懂地方专用技术的志愿兵,安置到市里企业中,也算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怎么样?不满意!凭咱部门主管安置工作,应安排到党政机关“当差”才行。找关系买电视机、电冰箱,比市场价便宜个百十块钱。怎么样?不满意!最好弄个出厂价。解救过被扣“人质(车辆)”,少交了一点罚款。怎么样?不满意!应该一点也不交。农村乡亲们给城里人的定位太高,因此使他们的“失望”太多太多。
城里人的钱似乎也很多。前几天姨家表弟前来登门借款,出口就是20万元(包括贷款),直接没有商量的余地——干脆拒绝!这下表弟可着急了:“表哥,我在厂子里上班,人家听说城里有你这个关系,才这样器重我。眼下厂子急需周转资金,你一拒绝··· ···”于是,我们俩又共同设计“欺骗”计划。你说,咱做个城市人难不难。
解不了“甲”,我就有永远处理不完的“村务”,面对咱们的“老百姓”,只好用良心赌注明天的岁月。
(唐锦理摘自《农村大众》2000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