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设
1998年5月16日,德国的第二大城市幕尼黑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作为世界100强的德国博世公司的贵宾,我被邀请参加本次盛会。
德国幕尼黑啤酒节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这次前来参加的人员有欧洲各国的政要及工商界人士,看上去大都西装革履。亚洲人很少,因为他们的票很难买,都是一年前就预订好的。10点钟,在富丽堂皇的啤酒馆大厅举行开幕式,我看到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旗都升起来了,惟独没有中国的国旗。当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既然你升了这些国家的国旗为什么不升中国的国旗?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和你们请来的贵宾,为什么不升我们的国旗?我实在忍不住,于是站起来,用汉语——我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升中国的国旗?!”我的声音是洪亮的,我的语气是强烈的。一刹那,上千双眼睛在看着我,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相互之间在小声询问。
陪同的博世公司亚洲区总裁问过翻译后,立即让人把主办人员叫了过来,询问详情。主办人员傲慢地耸了耸肩,说:“为什么要升你们的国旗?这只是商业行为。”面对这个傲慢的人,我拿出兜里的两千美金摔在桌子上,说:“那你开个价吧!”“对,开个价吧!”同行的几个人也大声说。那个人似乎没想到我们的态度这么坚决,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答应可以回去找其他的人商量商量。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谈判和交涉,在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我们的国旗冉冉升起来了。这时候,大厅里好多人都热烈地鼓掌,包括那些明白过来的欧洲人。离我们几米远的一把椅子上,站着一个中国老人,泪流满面,举着双手向我们的国旗挥舞。后来,我让翻译挤了过去同他交谈,才知道他是中国的原铁道部部长。
这个场景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每次回想起来,都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既令我国沉重,又令我倍感自豪。
(林明华摘自《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