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7月
04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7期

吮着农谚的乳汁长大(第10-11页)

发表于 2024-07-04 • 字数统计 1436 • 被 83 人看爆

吮着农谚的乳汁长大

张克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幼时顽劣,常常不务正事。上学后依旧是稀里糊涂,课堂上交头接耳搞小动作与老师捉迷藏,家庭作业是能骗则骗能瞒就瞒,而且每每得手还自鸣得意。
  一次,我与铁蛋分别让同学请了病假,结伙去河滩上偷西瓜,结果被人家逮了个正着,遭受了一顿皮肉之苦不说,还被押到了学校。老师气急败坏,立马派学生把我们的家长从坡里叫来,当着大家的面把他们骂了个狗血喷头。我父亲窘得脸红脖子粗,连话也不会说了。训斥了一通父亲,老师仿佛还不解气,毫不客气地让家长把我们领回了家。
  刚进大门口,父亲就扬起巴掌要教训我。我自知给老实木讷的父亲丢尽了老脸,甘愿受罚,也不躲闪。眼看着巴掌要打到我头上,父亲却突然停了下来,使劲叹了口气,扛起䦆头又上了坡。
  吃晚饭时,父亲喝起了闷酒。四五盅老烧下肚,他打开了话匣子:“我说娃啊,你爹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庄稼人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理儿。种庄稼是这样,人一辈子也该是这样的吧。你脑子笨,学习不好我也不埋怨,可你总该往正道上走吧··· ···”
  那天晚上,父亲喝着喝着就醉了,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成为我人生的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宁在时前,不在时后

  由于生性懒惰,从小就干事拖沓,参加工作后也没点儿紧头。虽然为此没少遭受尴尬,无奈秉性难改,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一年春天回家探望父母,恰逢春种时节,父母忙得火烧火燎,甚至没时间弄一顿像样的饭菜。草草吃过午饭,我随父母下了地。一到坡里,记忆中的壮阔场景顿时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了:层层叠叠的田野里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忙得热火朝天。
  歇息的间隙里,我和相邻的大伯大叔们攀谈起来。他们告诉我:“农活儿就讲一个节气,什么节气干什么活儿是老祖宗早就研究好了的,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误了节气再去干,肯定好不了。有句农谚不是说’宁在时前,不在时后’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听了他们的谈论,我茅塞顿开:是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而人呢?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学习中总是拖拖拉拉,无所事事,那么,他将来耽误掉的又会是什么呢?这么一想,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下了多少次决心都没解决掉的“顽疾”,就这样在田间地头被父老乡亲用土坷垃里包着的农谚给“治”好了!


庄稼不收年年种

  学习写作多年,虽然也算勤奋,但因才气不够,被人承认的作品却不多。每每凝视厚厚的成摞的手稿,想想一封封泥牛入海的投稿信,总产生一种沮丧之感。
  终于有一天,在对文学痴迷了十余年后,我下定决心要与它做个了结。那天下午,我把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曾经寄托了无限希望的手稿,用一个尼龙袋子装了,用自行车驮到一块刚刚收割过的玉米地的水沟边,打算付之一炬。
  我刚刚擦燃火柴,就听身后有人在严厉地制止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地的主人来推玉米秸,怕我一把火给烧了。我们很自然地说起话来。听完我的诉说,他竟然重重地在我肩上拍了一巴掌:“这有啥了不起的?庄稼不收年年种嘛!”接着,他又向我诉说起种庄稼的不易:“最可气的是,一年下来,眼看麦子就要收了,谁想,夜来一阵冰雹给打了个稀巴烂,一家老小一年的口粮就这样没了。可气归气恨归恨,第二年还不是按时节继续种!”
  老农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把我一下子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给了我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和勇气。“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千百年来赋予世世代代庄稼人年年岁岁希望的农谚,分明是一颗沾着泥土的金子啊!

(朱石林摘自《中国青年》2004年第8期

分享到:
扎势(第11页)
惊奇陇东(第8-9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6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0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7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0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