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才
我国汉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道:“往目打你,一声不吭;今天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
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并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在儿身上,却感不到疼痛,知道母亲力弱身衰,为此儿心里难过啊!“
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陆陇其,当过上海嘉定知县。一天有位母亲告其子不孝,其子被传到县衙,陆陇其见是个少年,便对其母说:“让他留在我身边当小僮,再慢慢开导他。”
陆陇其是个孝子,每日晨起恭立于母亲房门外,待母亲起床后,即送上洗漱用具,再送茶水请母亲用。午饭时,陆陇其又面带笑容给母亲夹送她爱吃的菜;等母亲吃饱后,他才吃母亲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这样。母亲身体稍有不适,陆陇其便守候在床边,通宵服待。那位少年跟随陆陇其数月,耳濡目染,思想触动很大,深为自己的不孝而内疚。
一天,他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要求回家。陆陇其说:“你们母子失和,为何还要回去呢?”少年流泪答道,“过去小的不懂事,如今亲眼见到大人尽孝道,敬母亲,我已后悔极了。”后来,这位少年也成了有名的孝子。
从前有个姓王的商人,每天的剩饭剩菜都让父亲包了,而让自己的儿子吃好的、穿新的,要啥买啥。其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其父隔窗看见儿子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蛋汤,正在一勺一勺地喂孩子,便想起过去自己一口一口喂儿子的情景禁不住大声吟诗一首:
“隔窗看见儿喂儿,
想起当年我喂儿;
不怕现在儿饿我,
就怕将来孙饿儿。”
这个不孝子听见父亲吟诗后,反复回味,终受启迪,决心痛改前非,孝敬父亲。
(刘俊杰摘自《思维与智慧》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