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3月
29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1期

山里娃的福音(第38-40页)

发表于 2023-03-29 • 字数统计 4582 • 被 191 人看爆

山里娃的福音

峥 嵘


惊奇:白领硕士要去贫困山区当保姆

  何建民的家境很好,在四川大学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后,他到一家著名企业工作。
  1998年清明,何建民去南部县双合乡枣儿垭村为外祖母扫墓。
  枣儿垭村地处四川省的西充、南部、盐亭三县交界处,这里山高、路窄、缺水、离城远,没有任何企业和矿产资源,老百姓全靠卖鸡蛋换点钱来做零用。
  村里的成年人多出去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
  何建民是在枣儿垭村长大的,对这里的父老乡亲很有感情,他看到老人颤颤巍巍地去田里干活,孩子们整天只顾着野玩没有心思上学的情景,忧心如焚地问村长:“可不可以由村委会出面,统一安排劳务输出,留下几个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把士地、老人、孩子集中起来照管。”
  村长摇摇头:“这个办法好是好,但谁愿意在家承担这么大的责任?谁敢保证不出事?”
  何建民问他的两个表弟:“假如有人给你们带孩子,你们愿不愿意出去挣钱?”两个表弟说傻瓜才不愿意。何建民说那我来给你们带吧。表弟以为是何建民要将他们的孩子带到城里去培养,激动得语无伦次:“这··· ···这山里娃,到··· ···到城里去,你看得惯吗?”
  何建民纠正说:“不,是我到山里来给你们带孩子,不光要给你们带,还要给全村所有的父老乡亲带,给孩子们当保姆!”
  两位表弟惊得半天说不出话,以为何建民的哪根神经出毛病了。
  何建民一回绵阳就向单位交了辞呈,毫不隐瞒要去山里给孩子们当保姆。没有人不以为他是疯了。在银行工作的女友来看他,使劲拍他的脑门,泪都流干了,可是何建民毫不动摇,对方只好同他断绝了关系。
  这一年的国庆节,当同事和朋友兴高采烈地坐着豪华大巴去九寨沟、峨眉山等地旅游时,何建民却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南部方向的破班车。


感动:360个山里娃拥有一个硕士“爹”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何建民一下车就去找村长。村长吓了一跳,但见何建民态度诚恳,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只好找来村支部、村委会的所有干部商量,并在第二天召开了群众会。
  何建民在会上慷慨激昂、晓以利害,但乡亲们还是摇头。他们一方面不敢相信一个硕士毕业的大单位的管理干部会到穷山沟里来为老百姓带孩子;另一方面也不相信何建民能带好孩子。
  何建民下了保证、立了军令状,愿承担一切责任,并说等大家出去找到了事做,挣到了钱他才收劳务费。可乡亲们又想何建民也算是半个枣儿垭人,到时候怎好撕破脸皮。
  虽然很难说服乡亲们,但何建民并不气馁。他首先从两个表弟的工作做起。
  在何建民父母的帮助下,两个表弟在绵阳火车站找到了搬运工作,两个表弟媳也在农贸市场落实了卖菜的摊儿。
  两个表弟的孩子、房子都归何建民看管了。表弟家的两套房子,也就成了何建民从事留守服务的第一根据地。
  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在农村待的时间也不算短,何建民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给四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辅导孩子们学习,他都做得井井有条。
  四个孩子放学回来后,他就在院子里挂起个小黑板饶有趣味地给孩子们讲课,打开带来的复读机教他们英语。
  附近的孩子们感到好玩,都跑来凑热闹。孩子们一来,何建民就捧出城里带来的巧克力糖分发给大家吃,并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儿歌。
  渐渐地,全村的孩子一放学连家也不回,都径直往何建民那儿跑。
  孩子们回到家里,满口都是“建民叔叔好”。
  乡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他们又纷纷劝道:“孩子,你毕竟是个大知识分子,是个干大事的人,窝在山沟里既愧对了国家对你的培养,我们也无法向你的父母和死去的外祖父母交待呀!”
  何建民摇摇头,说:“国家培养我干什么?就是要我多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我认定了这件事对社会有益,所以我要做下去。只要我把孩子们带好了,枣儿垭的落后面貌改变了,我就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和外祖父母的在天之灵了。”
  乡亲们终于心动了,都把自家的孩子往何建民手里送。何建民见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他心里十分激动,托在成都和绵阳工作的老同学、老朋友帮忙,为一些乡亲联系工作。
  东南沿海城市的工价高,就业门路多,何建民便千方百计打父亲的主意,因为父亲有几个老战友在广州和深圳的劳动部门工作,让他们牵个头,使乡亲们有目的地外出,免得当盲流。劳务输出越来越多,何建民手里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1个、2个、5个、10个··· ···直至360个!
  不光是枣儿垭村的,邻近3县各村的都有。
  何建民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对未上学的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这些活看起来简单,事实上十分烦琐。
  首先,枣儿垭是个旱垭,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每天天不亮,何建民就要出门挑水。经常,他一放下水桶就一头倒在柴草堆里无法动弹。后来,他就自己掏钱安装了水塔,用电动机抽水。但山里经常停电,孩子又多,根本就用不上洗衣机,每天的衣服,都够他洗得头昏脑涨手脚麻木。到了冬天,他的双手在水里泡久了,冻肿、开裂,满手血糊糊的。
  村里的人看不过去了,都来帮他煮饭,给小孩喂饭。
  好在何建民的鬼点子多,有空就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开展有益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才不到处乱跑,保证了安全。
  再则,他还做好大孩子的工作,夸他们能干、懂事,把孩子们分成若干组,让大孩子当组长,带好组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不定时地给他们发奖。这样,就减轻了自己的一些负担和压力。
  有多少个孩子,何建民就建立了多少条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录。每逢星期天,何建民都要租辆拖拉机,轮番带着孩子们去20多里路远的集镇上同他们的爸爸妈妈通个电话,报声平安。每学期的通知书一到手,何建民就立即给家长们寄去。家长们放心了,满意了,钱也挣到手了,如何给何建民付报酬呢?这件事提到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议事日程上。
  经过双方协商,最后决定每一个孩子每个月给何建民支付生活费、劳务费共计250元(不含医药费,医药费以发票为准向家长报销)。
  有钱了,何建民也就可以请人帮忙了,发展到360个的时候,何建民已经请了12个帮手。
  这些帮手都是村里做事踏实、能干、有些文化、富有爱心的年轻妇女。每个帮手带30个孩子,分成12个组,租了12套民房,每个组住一套。何建民给她们发工资,每个月300~400元不等,视其工作情况而定。
  有人这才恍然大悟地说:“何建民这小子原来是反弹琵琶,抛下城里的安逸工作不干,跑到山沟里来发大财、当保姆老板来了。“
  还有人给何建民算了个账,说何建民每个孩子每月可以赚100元,360个,嗬,竟有3.6万元!一年下来,这还了得!
  对于这些,何建民只是淡淡笑,并没放在心上。
  谁也无法否认,何建民这个保姆是很称职的。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每个组都把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孩子们的个人卫生搞得很好。每个月都有医生来对孩子们进行一次体检。
  由于实施统一管理,5年来,孩子们没有出过一次安全事故。2000年3月的一天夜里,有个4岁的小女孩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何建民硬是抱着小女孩一路飞跑赶到8里之外的一个个体运输户那里,包车把孩子送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承担了一切风险和治疗费用。等孩子完全康复过来的时候,小女孩在深圳打工的父母才知道。
  何建民说:“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我可以出一万次事,但孩子们绝不能出一次事!”
  由于有了一批得力助手,何建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上。他常说:“山里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好孩子,基础教育搞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由于他说话谦和,待人真诚,他跟村里小学的6位老师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经常聚在一起商讨教学上的问题。
  短短两年时间,枣儿垭村小各年级每年在全乡的会考成绩就由原来在全乡14个村小的末尾一跃而成全乡的榜首。
  有一天夜里停电了,风雨交加,油灯点不住,何建民不顾自己已发了两天的高烧,还跑去小卖部买了几只手电回来照着,要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把作业做好。他说:“他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根本,一刻也不能放!”
  孩子们离开枣儿垭去高一级学校读书的时候,都禁不住哭了,他们说:“建民叔叔,我们真想叫你一声‘爹’,我们一定要以你为榜样,将来也要考上硕士、博士。”
  有几位考入重点中学的孩子,开学的第一篇作文就很自豪地写道:《360个山里娃拥有一个硕士“爹”》


精彩:创建全国首座山区留守服务中心

  做好了孩子们的工作,老人家的事又让何建民揪心不已了。2000年的春天,有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在窄窄的山坡地里犁地时,让发了怒的耕牛用双角挑了起来,活活摔死在山崖底下!
  何建民协助村委会成立老龄协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把老人完全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他又同村里的干部商量,把那些坡地、瘦地都用来发展经济林木,种药材和果树。外出打工不是终身职业,必要时还是要回到家乡发展,到时候这些经济林木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了。这些经济林木和余下的基本口粮地,管理起来极为方便,请一批钟点工就可以搞定。
  购进种苗的钱是村民们集的资,何建民主动捐了5万元。他说:“这些钱都是乡亲们的,我只是替大家保管了一段时间。”
  大家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我收了大家的劳务费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我这个当保姆的不能太心黑,否则,主人就要炒我的鱿鱼喽!”
  很快果园就在山里成片地建立起来了,何建民说:“只要形成了规模,就不愁销路。况且,贯穿枣儿垭的绵阳至南充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修成之后,枣儿垭到绵阳只需三四个小时了。”
  2003年元月起,何建民征得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同意,在村里划地10余亩,开始大兴土木。
  他要在枣儿垭建立一座全国第一家山区留守服务中心。
  这个中心投资70多万元,5层楼房70多间,办公室、娱乐室、健身房、医疗室、卧室、厨房等等一应俱全。这是目前双合乡最气派最豪华的楼房,它完全可以对附近三个村的600多个老人和孩子进行服务。
  楼房在当年5月份全面竣工,6月份投入使用,村里接受服务的老人和孩子都搬了进去。
  服务中心建成后,何建民做出了一个让父老乡亲意外的决定,他实现了当时的构想,现在他要辞行,去闯荡自己更广更远的天下。
  乡亲们虽然对他万分不舍但都笑着送他走,因为他们知道,何建民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硕士,他不该只属于枣儿垭村。
  临行前,何建民向村委会递交了账本,这里面记载了这5年来他在枣儿垭的一切收入和开销。5年来,他共赚了乡亲们55万元。他说,虽然赚了乡亲们的钱,但大家都感到满意,从创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乡亲们还并不富裕,他不忍心将从乡亲们那里赚到的钱带走,所以他捐出5万元钱为乡亲们购买了种苗,其余的50万元用于建这幢楼房,而建楼的另20万元里,有10万元是村委会贷的款,10万元是他对乡亲们表示的一点心意。这10万元是他向自己的父母借的,不用急,慢慢还。
  乡亲们说啥也不肯,大家都热泪盈眶,包括那些当初怀疑他来这里是为了赚钱的人,有些老人和孩子甚至哭出声来。他却笑着说:“你们想想看,我在这么艰苦的地方每年都可以赚上10来万,我出去闯荡大世界还会更差吗?说不准这10万元半年时间就可以搞定呢。”
  他希望出门在外的人好好挣钱,在家的人好好做好留守服务,这样大家都可以达到双赢,枣儿垭很快也会步入康庄大道。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继续关注枣儿垭的发展,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003年的夏天,何建民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和10万元的债务只身去了广州,开始了新的寻梦之旅。
  而另一部分年轻的枣儿垭人,又沿着何建民在枣儿垭留下的脚印,到其他一些乡镇去开展留守服务了。

(祁 愿摘自《风流一代》2003年第11期下半月刊)

分享到:
煨地瓜(第41页)
关中老游戏(第36-37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