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8月
31
《读者》(乡村版)2003年第6期

山间民谣说理财(第47页)

发表于 2021-08-31 • 字数统计 974 • 被 487 人看爆

山间民谣说理财

山 路


  新世纪以来,家庭理财已成为大众生活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都精打细算,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自己的家庭资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间歌谣,可以看出村民家庭投资理财的观念。
  50年代  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乡村的顺口溜是: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你没钱,我没钱,
  社会主义刚发展。”

  这种现象延续到70年代末。
  60年代  商品短缺,凭票购买。人们编成顺口溜:
  “副食品,粮布票,
  还有点灯煤油票。
  这个票,那个票,
  它比生命还重要。”
  “半斤肉,二两油,
  缺吃少穿愁白头。”
  “抓革命,去造反,
  碗里青菜不言传;
  筷子一蘸浇点油,
  红宝书一举不知愁。”

  70年代  吃饱肚子,钱存银行。这个年代的后期,村民的“阶级斗争”热情已开始下降,而消费欲望逐渐抬头。村民在农村信用社存款,为的是买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和一台缝纫机。乡村的顺口溜是:
  “自行车,半导体,
  不吃不喝也要你。”
  “黄军装,警察蓝,
  纳双棉鞋过个年。”

  80年代  能挣会花,告别贫困。从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启动,勤俭节约让位于能挣会花,旧三大件让位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各种家用电器。“花钱买方便”、“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脱颖而出,从鄙视经商变为以经商赚钱为荣。乡村的顺口溜是:
  “三轮车,一杆秤,
  跟着邓小平闹革命。”
  “十亿人,八亿商,
  做梦也想奔小康。”

  90年代  国强民富,奔小康。90年代以来,政策好,致富路宽,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乡村的顺口溜是:
  “买摩托,盖楼房,
  腰别手机闯市场。”
  “上北京,走深圳,
  给我老婆买‘三金’。”

  新世纪以来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新世纪以来,乡村人的衣食住行水平已经今非昔比。社会商品丰富,人民收入迅速提高。村民的家庭理财观念再次发生变化,量入为出与花明日的钱并存,重视资产增值与风险意识同在,盲目消费已成明日黄花,花钱买科技、买健康、买文化教育之风日盛。家庭如何理财,已成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乡村的顺口溜是:
  “你养鱼,我种菜,
  蜜桃坐上飞机走出外。”
  “你降息,我炒股,
  谁也别想做谁的主;
  你敢花,我会挣,
  下辈子的钱咱先用。”

(张 华摘自《农村科技》2002年6月17日)

分享到:
读者·作者·编者(2003.06 第48页)
遵纪守法的荷兰人(第46-47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16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1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771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48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01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