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冲
不知拆城里老房子时您留神没有,揭开房顶子,根根条的大头儿一律冲东。老天津卫条的大头为什么要冲着东呢?这还得从乾隆爷说起。
话说乾隆爷和刘罗锅子乘坐着龙舟来到三岔河口,发现海河曲里拐弯儿好似一条摇头摆尾的游龙,再看两岸盐坨、粮剁如山,绿树成荫,叫买叫卖的声音,吵吵嚷嚷,那真是“繁华热闹胜两江,河路码头买卖广”。龙舟行至马家摆渡口(今广场附近),乾隆向陪同游玩的天津知县问道,“此外是什么所在?”天津知县一听皇上问他,脑门儿上的汗就急出来了。为吗?这地方还没有名字,胡说八道?那不是拿脑袋开玩笑吗!就在他不知所措的节骨眼上,刘罗锅子给他解围了:“圣上,您不是看见刚才过来的河道忽左忽右像一条游龙吗?这里就是老龙头!”天津知县闻听,跳到嗓子眼的心才算归了位。乾隆乐了,点点头说:“唔,好一个老龙头哇!”话音未落,县太爷、府台大人刷的一下子跪下了:“感谢我主万岁御封
老龙头!”打那时起,老龙头就叫响了。
后来的火车站也叫老龙头车站了。这么说吧,打那以后,天津卫带龙字的字号多了,什么一条龙包子铺、宝龙卷、赤龙河、华龙金店、龙泉澡塘子、龙文刻字店、青龙潭、龙门大厦、卧龙里、巨龙公司、巨龙商贸、飞龙、锦龙、协龙、龙聚、龙顺等等。
盖房搭屋的瓦匠木匠师傅们也聪明:“房上有龙脊龙骨龙沟,干脆咱也让檩条的大头都冲着老龙头吧,这叫小龙跟着大龙走,也叫扎根东海,步步兴旺。没错儿,图的就是个顺喜吉利。”因为老龙头在老城厢的东边,所以盖房时淋条的大头也就一律冲着东了。
(倪早菊摘自《今晚报》200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