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强
烟茶是平江土特产。乡人把日常饮食谦称“粗茶淡饭”,烟茶算是名副其实的粗茶。顾名思义,烟茶是经过烟熏制作的茶叶。它至今依然是千家万户手工制作,细梗粗叶,外观呈黑色,散发着扑鼻的烟熏香味,泡出来的汤水黑黄而浓酽。依我看:烟茶与乡里的腊肉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我的故乡,乡人宁可一个月饭碗里无腊肉,也不可茶碗里一日无烟茶。喝惯了,再喝其他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就算是所谓身价昂贵的名茶,也还是觉得不解渴、不过瘾。烟茶一碗酽如酒,乡人喜爱的就是那一份浓烈的烟味。
我的舅妈便是做烟茶的一把好手。清明前后春雨霏霏,春阳艳艳,满山的杜鹃花开了,茶蔸枝发嫩条,叶吐黄芽,正是开园采茶的好时节。拣上一个好天气,蜂飞蝶舞,鸟唱风和,一只竹篓将那金枝玉叶带着清香采摘回家,摊晒在屋前晒坪里的晒簟(diàn)上。舅妈手脚麻利地刷洗干净灶台上的牛五大锅,烧起一灶旺火,将新鲜的茶叶倒下去翻炒杀青。轻烟蒸腾,清香弥漫,大锅里那堆起小山样的茶叶,很快就熟蔫。端出去又在晒簟上摊开来略冷却,舅妈洗净手脚踏上晒簟,将青熟的茶叶拨拢了,趁着余热揉捻起来,挤压出青青的涩汁。复又摊冷,回锅加温,再揉捻熟了,盖上白棉毛巾让其发酵。这时就只剩下最后一道烘干熏烟的工序了,俗称“炕茶”。
炕茶的茶炕是特制的专用器具,上尖下圆,正像一只倒扣的鼎罐。风灶上的牛五大锅掀起撒去,正好安放茶炕。将揉熟的茶叶匀匀地撒摊在底座的烘垫上,覆盖好斗笠状的上罩。灶膛里的那一炉火,却是十分讲究火候的。点燃一把茅柴作引火:引燃几枝松枝,松枝上面架有手腕粗细的杂木棒,等到杂木棒火头烧旺,便盖上油茶籽壳,油茶籽壳上再盖上稻谷糠头,这样灶膛里面就不起明火,只冒热烟。讲究的人家,还会在稻谷糠头里面埋上一些山上挖来的富有特别香味的中药材。这样,烟茶其实经历了红茶和绿茶所有萎凋、炒青、揉捻、发酵、烘干诸道工序,再加上五谷杂木多种烟火香味的熏制,自然就别具一格,深得好吃浓烈厚味的乡人所喜爱。
在劳作辛苦身心疲惫之时,或是饱食咸辣荤腻之后,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烟茶,三下五除二趁热灌进肚肠中,叫声好!过瘾!喝完了茶,那茶叶泡得烂熟,可枝是枝,叶是叶,得用手探底捞月一把抓起来,就往嘴里送,温湿的茶叶嚼在嘴里,粗梗别出来,茶汁吞下去。你顾得了斯文,就享受不到这份口福,这才算是真正品味到了烟茶。
(汤建文摘自《扬子晚报》200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