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 翔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博闻强记,才华横溢,性情坦率,滑稽多智。他的许多巧对故事,精彩绝妙,饶有风趣,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喜闻乐道。
相传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微服游杭州。他们漫步街头,心情舒畅,谈笑风生。当走到一家杂货铺前时,见那门口挂着一块“黄杨木梳”的招牌。乾隆心血来潮,兴致勃勃,有意要难一难纪晓岚于是,他佯做不知地问道:“那挂着的是什么?”纪晓岚见皇上问他。心想:如果直说招牌那便有讥笑皇上无知之嫌,说不定还招灾惹祸。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小心。纪晓岚素知乾隆喜好,因此也,故意回答说:“这是对联。”
“这可是件天大的奇事!对联岂有成单之理!它的下联呢?”乾隆乘机反诘。
“陛下也许还不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杭州乃文物之乡,街头巷尾,处处暗藏着各种佳联巧对,有上联就必有下联,全靠留神观察才能得知。”纪晓岚煞有介事、从容自若,说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
乾隆不信,心想:这偌大一个杭州城,招牌成千上万,令人眼花缭乱,看你到哪里去找下联!君臣俩言来语去,有说有笑,不觉又走过几家店门。这时,纪晓岚手指前面笑道:“陛下请看,这就是下联。”乾隆定睛一看,只见那块招牌上写着“白莲藕粉”四个大字,与“黄杨木梳”构成联对,贴切工整,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乾隆明知纪晓岚是在故弄玄虚、信口开河、临时编凑,但又无懈可击。这时,他们走到一个代写对联的摊子前,乾隆见那摊子上挂着一块“鬼画桃符”的怪招牌,心中不禁暗喜,问道:“这块招牌也有下联吗?”
“当然有,当然有。”纪晓岚早就留意,过目不忘,将见过的招牌都记在心里。这时他指着身后对面一家竹器店说:“你看,那块‘精刻竹器’不就是绝妙的下联吗。”
乾隆转身一瞧,真的!这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世间竟有这等巧合的事儿,简直不可思议。这纪晓岚文思敏捷、随机应变,果然名不虚传。但他心里还是不服气,一心想要找出一块对不出下联的招牌,叫纪晓岚老老实实服输认罪。他们边走边聊,谈笑自如,刚好来到一家裱画铺前。乾隆抬头一看,心中大喜,道:“你说,这‘精裱唐宋元明历代名人书画’难道也能算上联吗?”
“不错不错!它的下联就在我们刚才路过的那家药店前,你瞧,这儿还能看到哩!”纪晓岚胸有成竹,转身指着前面,连连点头。真是无巧不成书,乾隆回头一瞧,那块“采办川广云贵各省道地药材”的招牌,闪闪发亮,赫然在目。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声夸赞:“妙哉,妙哉!爱卿真不愧饱学之士,天下奇才呀!”
(王雪森摘自《故事家》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