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芳
中国绳结艺术,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在我国民俗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风俗演义》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天神女娲氏“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呈现的。《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维、帮助记忆,都是用绳子打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不论是群策群力的“团结”,还是牢固、安定的“结实”,甚至甜蜜的“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 ···无一不属“吉”的范畴。“吉”既然是人类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
“中国结”的外形美观复杂,且千变万化,应用范围极广。
在我国古代,人们穿戴衣服,最早是不用纽扣的,通常是以带束衣,谓之“衿”。例如山西侯马市东周墓出土的陶范腰带上的蝴蝶结,具有纽扣的实用功能。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前胸玉上的结,更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用一只飞鸟口衔一个“结”在天空展翅飞翔,有永结“秦晋之好”的含义。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宋代的妇女穿戴的襦裙服上,美丽的结饰飘于裙侧。流传到明清两代,“结”的装饰就更为普遍。用绳做成盘花纽襻,其名目之多,工艺之精,堪称一绝。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颇多,如:双钱结、盘长结、如意结··· ···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
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剑柄上装饰一个“法轮结”有如轮转行、弃恶扬善之意。
在旱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结成绳,挂在小孩的脖子上,用以辟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祛病消灾,用红绳扎于腰际。云南的彝族,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婴诞生以后,父母就用红头绳在她的头上盘绕几圈,因为他们相信,红头绳是纯洁、和平、美满的象征,可以免去天灾人祸,所以岁复一岁,年年更换,一直到少女出嫁。所有这些无不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
中国女性含蓄、端庄,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故“结”就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予对方,千万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真是“心有千千结”。
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大量输入,许多费时的民间技艺,在机器的大量制造下消失了。绳结艺术,这门我国古代的基本女红,由母亲传给女儿的一种手艺,也几乎中断。今天的年轻人对结艺感到新鲜、感到陌生。因为许多工业机器生产的装饰品取代了中国结的用途。但是工业化产品整齐划一、规格单调,人们厌倦了它的无个性、无特色,对古典优雅的民间技艺有了新的认识,手工业品中所包含的脉脉温情和艺术性的创造,是工业化产品无法企及的。
“中国结”不仅结饰美,它的材料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使用线、绳以及其他纤维材料,这些材料的柔韧性以及天生的亲和力,能使人联想起家庭生活用品,联想起过去,具有回忆的柔情。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接近,而且是人类已有文明形式最早的载体,传达着无限久远的文化内容和对于历史的记忆。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近乎自动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情感的补偿,因而对柔性纤维材料的选择,无疑在意识深层与这种社会背景相通。
随着人们追求美的趋势,“中国结”又重新在人们手里流传,受到人们的青睐,以至呈现出一种中国结艺复兴的趋势。
中国结艺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广为盛行,韩国把它作为手工艺品中的精华,港台拍摄的影片中也常常能见到,北京的协和百货店开设了专营中国结的柜台。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也在不断增强。被称为“软雕塑”的室内壁挂,也是用结来编织的。在日常用品如手袋、扇子等上面加上一结饰,更容易引发思古之幽情。将不同的结饰做成项链、发夹、耳环、腰带等来搭配衣着,不但能映衬出女性端庄贤淑的气质,而且使女性更具有一份典雅的高贵感。在贺卡上带一个结饰,加上长长的流苏,代表着无限的祝福与心意··· ···
许多情趣高雅的妇女在八小时之外,为了领略一份轻松与悠闲,就以慧心巧手,借着五彩的丝绳,用“中国结”亲手编织出既实用又具有个性的工艺品,如杯垫、壁挂、门帘、项链、首饰等,体现出了高雅的情趣和手艺的灵巧。
中国结艺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今天又将大放异彩了。
(殷 莹摘自《艺术·生活》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