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康
因为天天买菜,妻和那位菜农婆婆混得很熟。婆婆不仅卖菜的态度好,而且卖的菜新鲜干净。买的次数多了,也就很少讨价还价,彼此十分信得过。
冬日的一天中午,妻去买菜。菜市场比较拥挤,妻照例来到她买菜的那个“定点”摊位,挑中了削好的一堆青菜头。那天妻挎着个坤包,后面有人推推搡搡,她只想早些买了就走。
谁知问价的时候,菜农婆婆报的价竟比平日高两倍!妻有些不解,便脱口而出:“今天涨价啦?”
婆婆一反常态,不仅不正面回答,反而态度生硬地说:“你不买就算啦!我还不想卖呢,这青菜是给别人留的!”一边说一边挥挥手,一副“你不买就请走人”的不耐烦模样。
妻觉得她的态度有些蹊跷,便耐着性子说:“我是老买主,只买两斤,就是价格··· ···”
谁知这下婆婆更不耐烦,干脆离开摊位,用手推搡着她:“嫌贵就别买,你走,你走!”
这时妻心里来火了,很想发作。但又一想,一个以卖菜为生的老婆婆,年纪都六十多岁了,何必跟她一般见识。便没好气地走出菜市场,怏怏而回。
我见她回家时面带余愠,正待问她,她说:“只好吃剩菜了。今天算我倒霉,碰上那个卖菜的老太婆,神经兮兮的,不正常!”她叙述了一遍原委,又自我解嘲地猜测道:“哎,有可能是老太婆正为别的事生气,或者刚跟顾客吵了架,我正好碰上了··· ···”
第二天中午,妻去买菜时,就故意绕开婆婆的那个摊位,往别的地方走。婆婆早就看见她了,直喊:“大姐,大姐!老买主过来哟!”
妻心里没好气,不过也想弄清昨天她态度蹊跷的原因,便故意沉着脸走过去:“还老买主呢,又是喊高价,又是不卖推我走!”
这时婆婆的脸上堆满了笑,眼晴眯成了“豌豆角”:“大姐,你不晓得——昨天你买菜时,有两个小偷正在你背后,一个打掩护,一个伸手去拉你挎包的拉链。我看见好着急啊,只好故意喊高价,推你快走哇!”
妻一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婆婆是为了保护她,急中生智演的一出戏呀!紧接着妻有些后怕:昨天挎包里还装着刚刚领的工资。这还算不了大事,万一婆婆的计谋被小偷看穿,小偷怪婆婆坏了他们的事,报复这婆婆怎么办?幸好婆婆演得太真,小偷误认为是摊主与顾客间的纠葛,才没有发作··· ···
妻被感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向婆婆连连道谢。她买好菜走出菜市场,下意识地回头望去,菜农婆婆仍在忙碌着,笑嘻嘻地为顾客拣菜、过秤。她头上那一绺白发,飘拂在冬天的寒风中··· ···
(林建中摘自《三湘都市报》200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