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高
在苏北大丰境内的本场人(又称本地人,原烧盐灶户的后裔)中,有一个奇异的敬老习俗,名叫“逭缺”。什么叫逭缺?逭,读音为“焕”,所谓逭,就是逃避的意思;缺,指的是缺口。逭缺二字连起来说,就是希望老年人脱离和避开灾难(主要指病魔),步入健康的坦途。
老人为何要“逭缺”呢?这里有个说法。在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观念里,通常把“十”理解为十全十美、非常完满的意思。我们从“十分满意”、“十分幸福”、“十分高兴”等词组中都可以理解到它的含意。可是天下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非常稀少的,在我国历史上,好像只有乾隆皇帝在过了八十岁寿诞、退居太上皇之位后,才敢自称是“十全老人”。而“九”则是天下最大的单数,仅仅缺“一”就成为“十”了。但是,“九”往往也是一道关卡,我国的古谚中就有“九栏杆,一道关”之说。因此,聪明孝顺的本场人,意识到凡年至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的、身体欠佳的父母,都面临着人生的最大缺口,难逃疾病的折磨,甚至会有性命之忧,做小辈的必须让他们尽快逭过这道缺口,才能使他们在晚年的生活中免受磨难,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人逭缺呢?逭缺的日期就定在父母亲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生日(又叫小生日或散生日)那天。女儿、女婿把过生日的父母请到家中,桌上点燃生日红烛,摆放蛋糕、鱼、肉(连刀肉)、面、衣料等,女婿上锅忙菜,女儿则搀着过生日的父亲或母亲,跨过门前田里的一条窄窄的墒(shāng)沟,这就意味他(她)已经跨过了人生中的一道缺口,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然后女儿再把他(她)请来家里,用鱼肉等美味可口的菜肴和寿面招待,并奉上香甜的水果让其解渴,让其尽情享受生日欢乐。
逭缺这一敬老习俗的仪式虽然很简单,但表明了当地女儿女婿们一片真诚的孝心,也是晚辈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表现,它融洽了母女和翁婿之间的浓浓亲情。
(石 秀摘自《乡土》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