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归档
文 摘
文 摘

淹死的鱼oO

收录的一些老文章

07月
02
《读者》(乡村版)2004年第08期

黔北哭嫁歌(第42-43页)

发表于 2025-07-02 • 字数统计 2472 • 被 10 人看爆

黔北哭嫁歌

崔笛扬

  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桎梏下,妇女地位低下,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满腔怨愤的心情,只有在出嫁的日子里,通过哭声来倾诉,利用眼泪来表达。包办婚姻世代相袭,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亦传唱不息。历史的泪滴,于是汇成了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的黔北哭嫁歌。
  黔北哭嫁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共分六个部分。

一

  开声。姑娘出嫁前三天,由母亲(无母,则由婶娘或嫂子)带着哭,这叫开声。开声,实际上是哭嫁歌的序曲。
  房后一片金竹林,金鸡飞来林中鸣。
  金鸡开声一大群,小女开声一个人。
  金鸡开声在林间,小女开声在床边。
  金鸡开声竹叶抖,小女开声泪长流。
  
······

二

  哭爹娘及哥嫂弟妹等家庭成员。开声后,先哭爹娘,哭爹娘的内容主要是倾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离别之苦。
  哭娘:
  鸡叫五更天快亮,冤家开声先哭娘。
  苦瓜牵藤瓤瓤多,我娘抚我受辛苦。
  一天吃娘三回奶,三天吃娘九度浆。
  娘的奶水我吃尽,长大变成别家人。
  女儿生来受苦命,把女放在穷家人。
  今晚母女同屋坐,明晚就隔九匹坡。
  今晚同喝一杯茶,明晚母女各一家。
  
······
  哭爹:
  桃花红来李花白,爹抚女儿费心血。
  蜜蜂采蜜别人享,爹娘养女送他乡。
  牛儿耕田马吃谷,我的爹娘空抚育。
  女儿如今去他乡,守住爹爹哭一场。
  
······
  哭哥嫂弟妹的内容主要是表达手足之情和依恋之意。
  哭哥哥:
  你我本是同娘生,生来贵贱两分明。
  哥是门前一棵树,树大根深长得牢。
  妹是水上浮萍草,大水一来漂走了。
  我的哥哥啊,今晚你要早早睡。
  明早起来送妹妹,送到他乡去受罪。
  
······
  哭嫂嫂:
  我俩一同园中栽菜,我俩一同房中做鞋。
  园中菜还没长叶,妹妹和你就离别。
  手中鞋子没绲(gǔn)边,妹妹和你就分开。
  官家女子出闺门,脚踩云梯步步升。
  你妹妹脚踩苦瓜藤,双脚踏进黄连门。
  
······

三

  哭亲戚邻里。姑娘出嫁时,亲戚和邻里要来看望她。姑娘在闺房里,由一女负责接待并充当传呼人。客人来时,便通报姑娘,姑娘即哭来者。被哭的人要发礼包钱,来者若为男性,就将礼包钱给传呼人转交姑娘。若为女性,则大多数要陪哭,然后才能将礼包钱亲自交给姑娘。例如,传呼人对姑娘说:你的姐姐看你来了,姑娘即哭道:
  园中有蓬金菊花,姐姐落在凤凰家。
  你送银圈放亮光,亮光闪闪眼睛花。
  你送双铺又双盖,床单被面逗人爱。
  你送谷子两大箩,还给爹娘送绫罗。
  姐姐对妹硬是好,妹妹一生忘不了。
  妹子手长衣袖短,姐的情义难得还。
  接过姐姐送的礼,阳雀过山把名传。
  
······
  平时玩耍的姑娘来看望她,姑娘又哭道:
  槐树开花满天飞,好耍姐妹不同堆。
  杨柳开花遍地扑,好耍姐妹不同屋。
  栀子开花香又香,好耍姐妹不同乡。
  白杨开花起纽儿,好耍姐妹要分手。
  刀豆开花绿又白,好耍姐妹舍不得。
  好吃橙子十二瓣,好耍姐妹要分散。
  好吃桃子要啃皮,好耍姐妹要分离。
  
······

四

  哭媒人。过去,姑娘们的婚姻多掌握在媒人的手里,所以,哭媒人往往表现为对媒人的咒骂和对包办婚姻的控诉。
  哭媒人:
  你做媒人真可恶,秧鸡脚秆抱鸡壳。
  踩断门前石板路,厚着脸皮把亲说。
  说得石头开鲜花,说得骡子头长角。
  婆家衣服三尺三,拿给媒人的丑女穿。
  天下妹妹天下哥,姻缘莫听媒人说。
  哥妹有心自相爱,无媒成亲万年合。

  姑娘骂媒人,媒人也要还骂:
  背时女,砍脑壳,你的嘴巴咋胡说。
  背时女,莫要骂,我做媒人走天下。
  大河无桥不得过,成亲无媒不得合。
  太阳落山月亮升,前朝制礼后朝兴。
  我做媒是人上人,哪个骂媒不算人。

五

  哭开脸、梳头、穿嫁衣。姑娘出嫁时,要请人修眉,并用线将额部的短发和脸上的汗毛(苦发)绞扯掉,以示少女时代的结束,这叫开脸。开脸后,才梳头、穿嫁衣。姑娘在这些仪式过程中的哭唱,充满了对少女时代的留恋之情和对前程未卜的惶恐心理。
  哭开脸:
  爹妈请你来吃茶,哪个请你扯苦发?
  扯我苦发九十九,扯我眉毛风吹走。
  扯我眉毛我变样,再也不是姑娘相。
  扯我苦发变白脸,别人不把姑娘喊。
  
······
  哭梳头:
  黄杨梳子三十三,我见梳子心不安。
  梳好头发要出门,离爹离娘好伤心。
  梳好头发床上坐,离哥离嫂好难过。
  梳好头发要坐轿,离弟离妹好心焦。
  开脸梳头变了样,爹娘抚我空一场。
  开脸梳头变了形,从此就属两姓人。
  
······

六

  上轿时哭。迎亲的花轿来后,姑娘拜了祖宗和父母,要随着踩斗、甩筷子、踩筛子和跨门的仪式哭唱。相传斗能辟邪,踩斗出嫁会吉祥如意;筷子是衣食的象征,甩筷子表示对娘家弟兄家业兴旺的祝愿,也寓意姑娘断了娘家衣食后,能自食其力过上好日子:
  上轿哭:
  一对红烛亮四方,堂屋放着斗一张。
  脚踩方斗出嫁走,弟弟上前拉住手。
  一把筷子十二双,弟弟六双姐六双。
  姐姐六双办嫁妆,弟弟六双买田庄。
  上头买到遵义府,下头买到永安庄。
  买块长田好跑马,买块田地好发家。
  我把筷子交你手,穿也有来吃也有。
  我把筷子交给你,人财两旺从此起。
  
······
  踩了斗,再踩筛子。在传统的观念中,“四眼人”(怀孕的妇女)参加婚典,会与新嫁娘争怀,使其不能生育,而筛子的无数个眼可以照透“四眼人”,从而保住新嫁娘的生育能力,所以产生了踩筛子的仪式。
  踩筛子哭:
  脚踩筛子沿,母女分离在眼前。
  脚踩筛子边,母女分离在此间。
  踩过筛子十八步,步步都是离娘路。
  
……
  跨门槛,是姑娘上轿时最后的哭唱:
  这道门槛五尺长,左辞爹来右辞娘。
  这道门槛三尺三,今天我要翻!
  这道门槛四尺四,今天我要去!
  背朝香龛脸朝门,跨出门槛外头人。
  
……
  黔北哭嫁歌是在黔北农村妇女中广为传唱的婚俗歌。内容根据出嫁者不同的家境身世而随时有所变化,其基调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反叛。解放后,广大妇女获得了婚姻自由,哭嫁歌的内容也有所改变。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黔北妇女的婚姻生活,对于研究黔北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吕丽妮摘自《文史天地》2004年第2期)

分享到:
北京的大杂院民风(第44页)
母亲用俗话教我们做人(第41页)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淹死的鱼oO

网红 淹死的鱼oO

记忆中的一棵老树

RSS
最喜欢的作品
最喜欢的游戏
最喜欢的音乐
最喜欢的图书
最喜欢的动漫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暂无
看爆 Top5
  • 红木柴火(第23页) 1,054次看爆
  • 山核桃的滋味(第36-37页) 957次看爆
  • 我学瑞典语(第40-41页) 810次看爆
  • 砍断“枯树”(第41页) 773次看爆
  • 李庆霖告『御状』(第12-14页) 734次看爆

站点已萌萌哒运行 0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ノ♥

Copyright © 2025 淹死的鱼oO

由 Halo 强力驱动 · Theme by Sagiri · 站点地图